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shēn
qiū
juàn
rén

朝代:清作者:高鹗浏览量:3
gān
yáo
chí
chū
xīn
zhuāng
huàn
jiù
姿
jīn
fāng
jiào
huā
bìng
chí
chí
zhōng
shì
lián
tái
shì
míng
yuè
zhào
xiāng
héng
é
niàn
chī
tóng
dào
huā
qián
xié
shǒu
bài
xiè
liǎo
yáng
zhī
xiè
guì
zhī

译文

甘露洒落在宫廷,洗去旧容换得新妆姿态。今日才让并蒂之花得以绽放,历经长久等待,终究是菩萨的慈悲成全。明月照耀着相思之情,连嫦娥也念我一片痴诚。一同走到花前携手拜谢,满心虔诚,先谢菩萨杨枝甘露之恩,再谢桂枝蟾宫折桂之喜。

逐句剖析

"甘露洒瑶池":甘露洒落在宫廷,

# 瑶池:这里指宫廷。,甘露:古人认为国君德至大,和气盛,则甘露降。

"洗出新妆换旧姿":洗去旧容换得新妆姿态。

"今日方教花并蒂":今日才让并蒂之花得以绽放,

"迟迟":历经长久等待,

# 迟迟:久远。

"终是莲台大士慈":终究是菩萨的慈悲成全。

# 大士:菩萨之通称。,莲台:佛语,莲华之台座。

"明月照相思":明月照耀着相思之情,

"也得姮娥念我痴":连嫦娥也念我一片痴诚。

"同到花前携手拜":一同走到花前携手拜谢,

"孜孜":满心虔诚,

# 孜孜:殷勤恭谨貌。

"谢了杨枝谢桂枝":先谢菩萨杨枝甘露之恩,再谢桂枝蟾宫折桂之喜。

# 桂枝:唐以来传说月中有桂,登科为月中折桂枝。,杨枝:佛徒净齿之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是清代文学家高鹗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于乾隆五十三年秋。这首词描绘了词人高中顺天乡试举人之际,与恋人畹君久别重逢的动人场景。科举登第与爱情圆满的双重喜悦,使得词人感慨一切顺遂如愿,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发自肺腑的欢欣。全词以细腻笔触勾勒情感脉络,借助丰富意象营造意境,巧妙融合神话传说与人间真情,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充满诗意与温情的画卷。其情真挚恳切,其语缱绻缠绵,风格雅丽和婉,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学家

高鹗(1738?~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人,祖籍辽东铁岭(今辽宁)。乾隆进士。嘉庆六年,以内阁侍读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嘉庆十四年,考授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八年,任刑科给事中,期间因失查八卦教教首林清谋反案,降三级调用。高鹗通晓经史,工时文,好金石书画,亦擅长诗词、小说。其诗取法盛唐,多为近体;词风近于花间派,善作小令。著有《高兰墅集》《月小山房遗稿》等。后以续补《红楼梦》闻名。据其妻兄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自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研究者一般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为其所续,前八十回亦颇有改动。一说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续做。或据萃文书屋本《红楼梦》序及引言,认为程、高只是加以修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写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秋,当时高鹗考中顺天乡试举人,又与分别三年之久的恋人畹君久别重逢,遂写下此词以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词中描绘了词人高中顺天乡试举人之际,与恋人畹君久别重逢的情景,体现了词人科举得意、爱情圆满的双重喜悦,字里行间流露出其由衷的欢欣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以“甘露洒瑶池”的奇妙景象起笔,象征着词人自身命运的转变。词人历经多年蹉跎,如今高中顺天乡试举人,就像被甘露润泽,从落魄秀才摇身一变,得以扬眉吐气,焕然一新,尽显科举得意之态。“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此句转而写与恋人畹君的久别重逢。“花并蒂”寓意着两人的团圆,“迟迟”二字道出了分别时间之久,历经漫长的等待,好在有菩萨的慈悲,让他们最终得以相聚,流露出对重逢的珍惜以及对命运眷顾的感恩。下片,“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明月向来是寄托相思的象征,这里词人说明月照耀着自己的相思之情,就连嫦娥也会感念他的痴情。此句既写出了过去分别时的相思之苦,又体现出当下重逢后的欣慰与满足,仿佛一切苦难都因这份痴情得到了回应。“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描绘了词人携手恋人在花前虔诚拜谢的场景。“谢了杨枝”是因为畹君身在佛门,感谢佛菩萨成全两人相见;“谢桂枝”则是庆幸自己蟾宫折桂,中得举人。这三句将词人对爱情和事业双丰收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其幸福甜蜜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廖燕《粤王台怀古》

下一篇:清·黄景仁《少年行·男儿作健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