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táng
shàng
rén
yóu
tái

朝代:清作者:孔尚任浏览量:3
céng
cuì
jiē
wèi
lán
tiān
bǎi
tài
qīng
fēng
dài
jiǎo
rán
xuě
nán
xiāo
shān
běi
miàn
chūn
yīng
lǎn
dào
dōng
biān
jīng
shuǐ
fáng
shī
湿
xiù
chuān
穿
huā
gèng
jué
xiān
rén
jiān
xíng
qíng
fèi
xiāo
mián‌

译文

层层山崖翠绿的颜色连接着蔚蓝的天空,许多的清风等待着牧堂上人到来。古老的积雪难以消融在山的北面,春天的黄莺懒得飞到寺庙的东边。经卷的颜色渡过水怎会怕湿,僧衣的袖子穿过花丛更觉得鲜艳。牧堂上人不像人间行路那样辛苦,离别的愁情也荒废了一夜的睡眠。

逐句剖析

"层崖翠接尉蓝天":层层山崖翠绿的颜色连接着蔚蓝的天空,

"百太清风待皎然":许多的清风等待着牧堂上人到来。

"古雪难消山北面":古老的积雪难以消融在山的北面,

"春莺懒到寺东边":春天的黄莺懒得飞到寺庙的东边。

"经色渡水何妨湿":经卷的颜色渡过水怎会怕湿,

"衲袖穿花更觉鲜":僧衣的袖子穿过花丛更觉得鲜艳。

"不比人间行路苦":牧堂上人不像人间行路那样辛苦,

"离情也废一宵眠‌":离别的愁情也荒废了一夜的睡眠。

# 眠:一作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是清代诗人孔尚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送别牧堂上人前往五台山展开。首联描绘五台山层崖接天的壮丽,清风似待人的灵动;颔联以山北古雪难消、寺东春莺懒至,凸显其气候与环境的独特风貌;颈联刻画牧堂上人行于山水花丛间超脱自在的形象,侧面烘托五台山的纯净;尾联直言友人此行别于人间苦旅,更以“离情难眠”道出深厚情谊。全诗情感真挚,既展现出五台山的独特风貌,又传达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戏曲作家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初隐居石门山中,康熙帝南巡至曲阜时被召讲经,破格授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孔尚任与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称。经十余年时间,他完成了传奇剧本《桃花扇》。此外,他还与顾彩合写了传奇剧本《小忽雷》。其亦工诗,杨际昌称之为“才思濬发,挥洒自如,绝无锲舟刻楮之迹,太冲口处,不免元轻白俗,极俊脱处,自是作手”。著有《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层崖翠接尉蓝天,百太清风待皎然”,描绘了五台山的整体环境。“层崖翠接尉蓝天”写出了山崖翠绿的颜色与蓝天相接的壮丽景色,“接”字生动地表现出两者相连的状态。“百太清风待皎然”中“待”字赋予清风以人的情感,仿佛清风也在等待牧堂上人的到来,增添了一种灵动之感。颔联:“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五台山的景色特点。“古雪难消”突出了山北面气候寒冷,积雪长久不化;“春莺懒到”则以春莺的“懒”衬托出寺庙东边的清幽寂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五台山的独特风貌。颈联:“经色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这两句描写了牧堂上人的形象与行为。“经色渡水”“衲袖穿花”展现出上人在自然中行走的画面,“何妨湿”“更觉鲜”体现出上人超脱尘世、自在随心的状态,也从侧面烘托出五台山的神圣与纯净。尾联:“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宵眠”,直抒胸臆,将五台山之行与人间行路对比,强调此次行程的不同。“离情也废一宵眠”则直接表达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一夜难眠,体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敬梓《范进中举》

下一篇:清·顾炎武《海上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