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shān
kàn
jiāng

朝代:清作者:孔尚任浏览量:3
chéng
tiě
wèng
shān
wéi
jué
dǐng
gāo
qiū
zuò
luò
huī
yǎn
jiàn
cháng
jiāng
hǎi
qīng
tiān
què
xiàng
西
fēi

译文

孤立的镇江城被群山围绕,深秋时我坐在山顶看落日余晖。亲眼看着长江奔腾流向大海,青天却好像在向西飞。

逐句剖析

"孤城铁瓮四山围":孤立的镇江城被群山围绕,

# 铁瓮:镇江城的别名,指城内外用甓砌城墙。,孤城:孤立的城池。孤:孤零零。

"绝顶高秋坐落晖":深秋时我坐在山顶看落日余晖。

# 坐落晖:坐在夕阳中。坐:在。落晖,夕阳。,高:登高。,绝顶:峰顶。

"眼见长江趋大海":亲眼看着长江奔腾流向大海,

# 趋:快步向前。

"青天却似向西飞":青天却好像在向西飞。

# 青天却似向西飞:江水东流,水面反映的天空好象向西飞去。此句写视觉的错觉。似:似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固山看大江》是清代孔尚任创作的七言绝句。描绘北固山的静穆和大江的磅礴气势,展现出一幅壮美宏大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惊叹与赞美之情。诗的前两句以精确老到的笔触描绘北固山,尽显静穆之态;后两句展现大江飞动之势,成为诗中精华。全诗构思巧妙,生动呈现出独特的奇景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戏曲作家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初隐居石门山中,康熙帝南巡至曲阜时被召讲经,破格授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孔尚任与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称。经十余年时间,他完成了传奇剧本《桃花扇》。此外,他还与顾彩合写了传奇剧本《小忽雷》。其亦工诗,杨际昌称之为“才思濬发,挥洒自如,绝无锲舟刻楮之迹,太冲口处,不免元轻白俗,极俊脱处,自是作手”。著有《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固山素享“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登眺佳作。这些诗词大多借景怀古、抒怀叹今,尽显天地苍茫之思。《北固山看大江》正是作者于秋高气爽之际,登上北固山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创作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北固山的静穆之景,展现了大江奔腾涌动的磅礴气势,通过动静对比,生动呈现出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山水画卷,表达出诗人对眼前壮丽景色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将长江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的动态,与青天看似向西飞的动态作对比。一东一西的方向对比,展现出不同事物运动方向的差异,强化了画面的冲突感,也在对比中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视角和对自然景象的新奇感受。动静结合:“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孤城铁瓮四山围”描绘出铁瓮城被四周山峦环绕的静态画面,展现出北固山地势的险要和城池的孤峙之态;“绝顶高秋坐落晖”中,“落晖”这一动态元素,让落日余晖缓缓落下的动态与前面静态的城池山峦相互映衬,使画面既有静态的沉稳,又有动态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反衬:以静衬动,“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以青天看似向西飞的反常动态,反衬长江向东奔流入海的正常流向。长江东流是符合常理和人们认知的,而青天向西飞是诗人独特的主观感受,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动态,从侧面更突出了长江奔腾不息向东流的磅礴气势,以奇特的景象反衬出自然力量的强大。

3. 分段赏析

首句“孤城”与“四山”相互映照,正是因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孤城”的不凡气势才得以凸显。“铁瓮”一词并未直接接续“城”字,而是后置,如此处理,既点明地名,让读者对这座城池的坚固厚重产生直观感受。且铁瓮城遗址恰位于北固山原前峰之下,故而“铁瓮”在此并非泛泛而指。第二句聚焦于登高望远的场景。“绝顶高秋”四字,因诗人登顶的缘故,使得形容秋高气爽的“高”字更显贴切,仿佛唯有在这高山之巅,秋意才愈发澄澈辽阔。一个“坐”字,生动勾勒出诗人潇洒从容的姿态。他既未激昂指点江山,也未惆怅徘徊低叹,而是悠然闲坐山顶,静赏那般澄澈的江面,尽显超然旷达的心境。诗人笔下,长江水汹涌奔腾,向东直赴大海,在这般壮阔景象的冲击下,诗人甚至产生了青天向西飞驰的错觉。以奔腾的江水为参照,头顶的天空仿佛也在运动。这两句不仅展现出孔尚任敏锐独特的感知力,“青天却似向西飞”虽为幻象,却虚实相生,通过描绘天空的动态,侧面烘托出江水东逝的磅礴气势。相对运动的巧妙运用,让江与天彼此映衬,这种旁敲侧击的手法独特,尽显诗歌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开阔豁达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尤妙在末句化静为动,赋“青天”以“西飞”的错觉,就更突出了大江东流的奔腾气魄。

不详苏州大学教授王英志《元明清诗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高楼望月》

下一篇:清·林佩环《赠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