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xíng

朝代:唐作者:成彦雄浏览量:2
ài
ài
cūn
yān
tóng
chū
shēn
niú
rén
chuī
xún
shān

译文

村中暮烟缭绕,景象万千牧童从幽深的山坳缓步归来。他骑着老牛不理会路人,吹着笛子旁若无人地顺着山路远去。

逐句剖析

"暧暧村烟暮":村中暮烟缭绕,景象万千

# 暧暧:日色昏暗不明的样子。

"牧童出深坞":牧童从幽深的山坳缓步归来。

# 深坞:周围高中间凹的地方。这里指深山涧。

"骑牛不顾人":他骑着老牛不理会路人,

"吹笛寻山去":吹着笛子旁若无人地顺着山路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村行》是南唐成彦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勾勒暮色中的乡村图景,以朦胧烟霭与牧童归途的动静对比,渲染出恬淡悠远的山村氛围;后两句聚焦牧童形象,通过"骑牛不顾人"的洒脱举止与"吹笛寻山去"的悠然笛声,刻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诗语言质朴凝练,意境空灵超逸,既展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田园之美,又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精神向往,于简淡笔墨中寄寓深远的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南唐诗人

成彦雄(?~?),五代南唐诗人。字文幹(干),上谷(今河北易县)人。南唐进士。成彦雄好作诗,多为绝句。徐铉谓其“嘉言丽句,音韵天成”“盖有神助”。代表作品有《杜鹃花》《村行》《惜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村行》是南唐成彦雄创作。成彦雄作为南唐进士,其传世诗作多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善以自然意象入墨,笔下常流露隐逸之思与田园雅趣。据《全唐诗》所载,该组作品被辑录于其个人诗集《梅领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也是一首​​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暮色中牧童归家的悠然画面,营造出恬淡闲适的田园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2. 分段赏析

“暧暧村烟暮”首句以“暧暧”叠字描绘暮色中的村庄,这种朦胧的视觉效果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的意境一脉相承。“村烟”二字既点明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息,又通过“暮”字将时间锚定在黄昏时分,形成“烟霭渐起”的动态画面。值得注意的是,“暧暧”不仅是对光线的描写,更暗含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主观感受——这种模糊与清晰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认同。“牧童出深坞”次句“深坞”二字极具地理标识性。据《汉典》解释,“坞”指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形,此处“深坞”既交代牧童的生活环境位于深山坳中,又与首句“村烟”形成对照:村庄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牧童从更隐蔽的山坞深处走出。这种“由隐至显”的人物出场方式,使画面升华。同时,“深坞”的偏远性与“牧童”的身份形成天然关联,暗示其生活的质朴与自由。“骑牛不顾人”第三句通过动作描写塑造牧童形象。“骑牛”是典型的乡村场景,与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象相呼应,但成彦雄在此更强调牧童的自主性——“不顾人”三字打破了传统牧童“遥指”的被动姿态,转而刻画其沉浸于自我世界的状态。这种描写手法在五代诗坛具有突破性:相较于晚唐诗歌的纤巧雕琢,成彦雄以简笔勾勒人物情态。“吹笛寻山去”末句以动态收束全诗。“吹笛”与“骑牛”构成视听双重意象,笛声的悠扬与牛步的迟缓形成节奏反差,强化了画面的生动性。“寻山去”三字看似平淡,实则暗含深意:“寻”字赋予牧童行为以主动性,而“山”作为自然的象征,与前文“深坞”“村烟”共同构建了一个封闭自足的乡村空间。这种对自然的亲近态度,与五代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精神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冯延巳《更漏子·风带寒》

下一篇:唐·王维《叹白发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