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窗前尚宿酲":被窗前的鸟儿啼鸣声唤醒,还带着昨夜未消的酒意,
# 宿酲:酒醉后经夜未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唤起:韩愈有《赠同游》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黄庭坚认为“唤起”和“催归”是二鸟名。唤起,声如络丝,圆转清亮,偏于春晓鸡。
"啼鹃催去又声声":杜鹃鸟又在声声催促着我归去。
# 啼鹃:传说杜鹃鸟的啼声好像“不如归去”,故曰“催去”。
"丹青旧誓相如札":那坚贞不渝的旧日的誓言,虽然还留在像司马相如写的优美的书札中,
# 札:书信。,相如:司马相如。汉代有名的辞赋家,他曾以琴声挑逗卓文君私奔。,丹青:丹砂和青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其色不易泯灭,故常以喻坚贞不渝。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禅榻经时杜牧情":但历时经久,少日青春,终归空寂之境。
# 禅榻:和尚坐禅的床。杜牧《醉后题侩院》诗: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以谓少日青春,终归空寂之境。
"别后相思空一水":离别之后,隔着盈盈一水,枉自千万遍相思,
"重来回首已三生":今日重游旧地,回首往事,彷佛已隔三生了。
# 三生:即“三世”,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来生。唐代有三生石上旧姻缘的传说。
"云阶月地依然在":当时相会的地方依然如故,
# 云阶月地:苏轼诗:“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
"细逐空香百遍行":我追寻着那已消失在空中的余香,百遍巡行,低徊不已。
# 空香:若有若无的香气。此处喻恋人当初留下的香泽。
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黄景仁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另作有一些爱情诗,缠绵悱恻;有些诗慷慨豪迈,如《少年行》等;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态的诗篇则写得细致生动。黄景仁亦有词名,长调多凄怆悲凉,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小令明白晓畅,亦多悲感凄凉之调,稍嫌直露。有《两当轩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旧抒情诗。诗作以晨起宿醉、鹃啼催离的场景切入,借典故勾勒青春空寂之叹与别后相思之苦,通过重游旧地独自追寻似有若无的气息等情境,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深切眷恋与怅惘感伤。
2. 写作手法
用典:“啼鹃催去”化用杜鹃啼血典故,暗寓催归之意;“丹青旧誓”化用阮籍诗句,表达往昔誓约;“禅榻经时”化用杜牧诗意,勾连失意心境;“云阶月地”援引杜牧与牛僧孺笔下意象,烘托昔日美好情境,使诗歌情感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首联“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清晨被唤醒时,诗人还带着昨夜未消的酒意,而窗外杜鹃鸟的啼鸣,声声催促着他离去。此联化用韩愈《赠同游》“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啼鹃催去”取杜鹃啼声似“不如归去”之意,“又声声”暗示今昔情境相似,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忧伤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丹青旧誓”出自阮籍《咏怀》“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相如札”借司马相如事迹,暗示书写誓约的情书未寄出。“禅榻”句取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之意,写诗人带醉途经禅寺时的失意情怀,用杜牧典故,表达出少年早衰的心境。颈联“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是全诗情感高潮。诗人说离别后,虽只隔一水,却相思难见,“空”字强化了隔绝之感。重游旧地,回首往事,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表现得淋漓尽致,透露出物是人非的苍凉感。尾联“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云阶月地”取自杜牧《七夕》,描绘眼前庭院阶除,暗示昔日美好时光。如今人去楼空,诗人只能细细追寻空气中残留的香气,在旧地徘徊百遍,以痴情动作结束全诗,刻画出执着而痴情的诗人形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情感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