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既返速加鞭":一旦发现走错了道路就要立刻回头,快马加鞭加速前进,
"振起雄心赶向前":重新燃起昂扬的斗志,以坚定的步伐继续向前。
"尽把凡情丢却去":彻底抛开所有凡俗的情感牵绊与世俗杂念,
# 凡情:指非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
"方能直上九重天":唯有如此,才能突破重重阻碍,直抵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
# 九重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比喻农民的光明新世界。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天王
洪秀全(1814~1864),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天王。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初为乡村塾师,屡试科举未中,后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他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分兵北伐、西征。后太平天国内部分崩离析,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爆发,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天国逐渐衰落,遭到清政府与列强的联合绞杀。其作品宣扬天下人都是兄弟姊妹、人人应拜上帝的思想,反对拜邪神。主要作品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迷途既返速加鞭”以简明言辞昭示即时修正之要义。“迷途”喻示人生或功业之偏斜,“既返”明示幡然醒觉之机括,“速加鞭”借具象动态显彰迫切之义。诗句以“既返”呼应“速”字,构筑由谬误至修正之时序脉络,呈显觉醒意识与践履之力的相济关系。此种规劝之辞契合传统劝善诗之训迪体例。第二句:“振起雄心赶向前”承续前句劝勉之旨,“振起”二字对应迷途觉醒后之精神重构。“雄心”作核心意象,既蕴个人志节复含群体使命,与洪秀全揭竿之际的历史语境存隐性联结。“赶向前”之动态铺陈强化进取之姿,与前句“速加鞭”共成递进式勖勉架构,体现对践履持续之要求。第三句:“尽把凡情丢却去”转注精神层面之涤净工夫。“凡情”谓世俗情愫牵系,其外延或涉功利欲求、亲缘羁绊等尘俗桎梏。动词“尽把”与“丢却”之组合具彻底弃绝之意,暗含需臻精神纯粹之境。此句于劝诫脉络中注入宗教禁欲倾向,与洪秀全创教立国之思想渊源存隐性联结。结句:“方能直上九重天”作归结之辞,“方能”二字立条件关联。“九重天”乃道教信仰与民间崇拜之至高穹宇,在此获双重寄寓:既为个人修为之终极圆满,亦为太平天国标举的“天国”政治理想。动词“直上”之垂直空间指向,与前三句践履轨迹形成立体呼应,完成由现世躬行至精神超升之圆满架构。
下一篇:清·缪公恩《露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