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与归鸿共北征":我轻快地与北归的大雁一同向北远行,
# 归鸿:大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归。,翩:翩然,飘飞的样子。
"登山临水黯愁生":登高山临流水,愁绪悄然涌上心头。
# 黯愁生:心神沮丧,离愁产生。黯:黯然,神情沮丧的样子。
"江南草长莺飞日":正是江南草儿返青、黄莺翻飞的暮春时节,
# 草长莺飞:喻春天景象。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游子离邦去里情":游子告别故土、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漫溢。
# 情:心情;情怀。,邦:指故乡。
"五夜壮心悲伏枥":五更时分,雄心未酬的我悲叹如老马困于马槽,
# 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五夜:五更。
"百年左计负躬耕":一生失策,辜负了曾想躬耕田园的素愿。
# 躬耕:隐居耕种,左计:失策。
"自嫌诗少幽燕气":自嫌笔下诗作缺少北方边塞的苍茫豪壮之气,
"故作冰天跃马行":因此刻意写下这冰天雪地中跃马驰骋的诗章。
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黄景仁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另作有一些爱情诗,缠绵悱恻;有些诗慷慨豪迈,如《少年行》等;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态的诗篇则写得细致生动。黄景仁亦有词名,长调多凄怆悲凉,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小令明白晓畅,亦多悲感凄凉之调,稍嫌直露。有《两当轩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诗。通过描写大雁相伴的场景,联想到自己北上的旅程,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离开家乡的愁绪与孤独。
2. 写作手法
引用:“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这句中的“伏枥”,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诗,原诗内容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老骥伏于马槽却仍心怀千里之志”,展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首联“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以“归鸿”起兴,诗人轻快地与北归的大雁同行,本是洒脱之景,却在“登山临水”时涌起黯然愁绪。归鸿的北去与诗人的行程相映,景中已藏离情,未言“愁”而愁意先现。颔联“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转向具体场景:江南正是草长莺飞的春日,生机盎然的美景与游子离开故土的离情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离别的怅惘——美景越是鲜活,越反衬出游子漂泊的孤独。颈联“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转入内心剖白。“五夜”指深夜,诗人辗转难眠,壮志未酬的悲愤如“伏枥”之马,空有雄心却难展抱负;“百年左计”则自叹半生蹉跎,辜负了躬耕田园的本真心愿,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落空的深切反思。尾联“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笔锋一转,诗人自嫌诗作缺乏北方的雄浑气象,于是刻意在冰天雪地中跃马而行。这一举动既是对外在诗风的主动突破,更暗含以豪壮行动补足内心缺憾的倔强——即便现实困顿,仍要以昂扬姿态对抗颓唐,在“冰天跃马”中完成自我振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善用比兴手法,意味深长。语言简洁流畅,用词贴切传神,表现力很强。“故作冰天跃马行”一句尤为精妙,表面写诗人在冰天雪地中跃马前行的场景,实际暗含他希望自己的诗能增添豪迈之气的追求。全诗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耐人寻味。
下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