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tíng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tíng
zhāo
jǐng
lián
yǒu
sàn
xuān
fēng
xiǎo
shān
chū
gòu
shí
zhēn
shù
zhèng
rán
hóng
ruò
téng
shù
yōu
lán
chéng
cóng
fāng
xīn
xìng
jiā
rén
shí
tóng

译文

亭台楼阁沐浴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明丽,推开门窗,任由暖意微风吹散室内的气息。新堆砌的假山,石块刚刚垒起,名贵的花树,此刻正燃烧般绽放着鲜红。柔弱的藤蔓已然攀附缠绕着树干,幽谷的兰花也即将繁茂成丛。这些美好的生命如此幸运,恰逢时节,尽显生机,可叹那美人啊,她们的际遇却总不相同。

逐句剖析

"亭宇丽朝景":亭台楼阁沐浴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明丽,

"帘牖散暄风":推开门窗,任由暖意微风吹散室内的气息。

"小山初构石":新堆砌的假山,石块刚刚垒起,

"珍树正然红":名贵的花树,此刻正燃烧般绽放着鲜红。

"弱藤已扶树":柔弱的藤蔓已然攀附缠绕着树干,

# 树:一作楥。

"幽兰欲成丛":幽谷的兰花也即将繁茂成丛。

"芳心幸如此":这些美好的生命如此幸运,恰逢时节,尽显生机,

"佳人时不同":可叹那美人啊,她们的际遇却总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亭》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描绘出清晨西亭在朝阳中明丽的模样,暖风吹过帘牖,尽显春日的温馨和畅。接着点明西亭旁有刚堆叠好石头的小山,珍稀树木的花朵如火焰般明艳绽放,展现出盎然生机。随后进一步刻画细微处,柔弱藤蔓已攀附树木生长,幽兰也即将长成一片,万物都在蓬勃发展。而末尾笔锋一转,诗人感慨自己因眼前美景心生欢喜,可心爱的佳人却未能同时在此赏景,乐景衬哀情,在对春日西亭美景的赞美中,融入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亭宇丽朝景,帘牖散暄风”开篇以“亭宇”“朝景”点出时间与地点,清晨的亭台。“丽”字赋予晨光以明媚感,写亭台在朝阳中焕发光彩;“帘牖散暄风”则转写触觉,温暖的春风透过窗棂、门帘四散而入,“暄”字既写风的和煦,又暗合春日的融融暖意。两句从视觉、触觉交织,勾勒出清晨亭畔明亮、温暖的整体氛围。“小山初构石,珍树正然红”聚焦亭边近景,细节渐显。“小山初构石”写人工点缀的景致:新堆叠的假山石,“初构”二字见出园林尚在营造中,却有种未经雕琢的生趣;“珍树正然红”则转向自然草木,珍贵的树木正当花期,红艳的花朵怒放,色彩鲜明热烈。一“初”一“正”,既写季节变化的恰到好处,又藏着对新生与繁盛的欣喜。“弱藤已扶树,幽兰欲成丛”继续铺展园中风物,笔触更显细腻。“弱藤已扶树”绘动态:纤细的藤蔓已能攀附树木生长,“扶”字拟人化,见出藤蔓的柔而有力;“幽兰欲成丛”写静态中的生机:幽兰即将长成丛生的模样,“欲”字含期待之意,暗写草木蓬勃的生命力。两句以藤的“扶”、兰的“欲”,尽显春日万物生长的活力,呼应首联的“暄风”暖意。“芳心幸如此,佳人时不同”由景入情,陡然转折。前六句铺陈的美景让诗人心生“芳心幸如此”的欣慰,自然风物这般美好,足以慰藉心意;但“佳人时不同”一句,瞬间引出如此景致,却没有心仪的佳人共赏,时光流转,人事难同。乐景与愁情交织,将对美景的欣喜与对人的思念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登城春望》

下一篇: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