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逃盛夏":为了逃避炎炎盛夏的暑热,我登上高高的楼台,
# 夏:一作“暑”。
"万象正埃尘":只见万事万物都正在尘世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对面雷嗔树":对面的雷声轰鸣,仿佛在斥责树木,
"当街雨趁人":街道上的雨水追逐着行人,步步紧逼。
"檐疏蛛网重":屋檐下的蛛网稀疏,却因沾满露水显得沉重,
"地湿燕泥新":大地湿透,连燕泥也被冲刷一新。
"吟罢清风起":吟诗才好,一阵清风从湖面吹来,
"荷香满四邻":周围顿时充满了荷花的香气。
中唐政治家、文学家
裴度(765~839),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由监察御史迁御史中丞,官至中书令。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尝作《寄李翱书》,不满韩愈及其弟子尚奇求险之风,他成为对古文运动流弊予以指正的第一人。他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今传《裴度诗》。《全唐文》存其文二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这两句诗交代了登楼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盛夏的炎热,一个“逃”字,生动地表现出天气的酷热难耐,人们急于寻找清凉之处的心情。同时,“万象正埃尘”描绘出大地上万物都笼罩在尘埃之中的景象,暗示了天气的干燥和闷热,为下文写雨的到来做了铺垫。颔联“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此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雷嗔树”将雷电击树说成是雷在发怒,“雨趁人”把雨淋湿人形容成雨在追赶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雷雨突然降临的情景。“对面”“当街”从楼上观看的角度,写出了雷雨的来势汹汹,极具画面感和动态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雷雨的威力和气势。颈联“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这两句是对雨后景象的描写。雨过天晴,屋檐上的雨水稀疏地滴下,使得蛛网上挂满了水珠,显得格外沉重;地面被雨水湿透,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土也被冲刷得焕然一新。通过对蛛网和燕泥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出雨后万物清新的景象,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雨的喜爱之情。尾联“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诗人在雨后吟诗,清风徐来,带来了满院的荷花香气。这两句从触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出雨后的凉爽与惬意,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清风起”“荷香满”不仅营造出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闲适、愉悦的心境,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氛围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唐·韦应物《闲居寄诸弟》
下一篇:唐·李群玉《莲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