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陵上道":遥远的陵地上道路漫长,
"悢悢不得辞":心中惆怅难以辞别。
"悠悠君行迈":你缓缓启程远行,
"茫茫终何之":前路茫茫终将去向何方?
"佳人守茕独":孤独的女子守着空闺,
"燕婉及良时":青春年华在等待中流逝。
"顾念蓬室士":回望贫寒居所的夫君,
"蓄意忍相思":强忍相思蓄积心间。
"昔为鸳与鸯":昔日你我如鸳鸯,
"恩爱两不疑":彼此信任毫无猜忌。
"今为参与辰":如今却如参星与辰星,
"出宿无归期":你远行在外归期无望。
"自我别旬朔":自我与你分别数十日,
"闺草含碧滋":闺房阶前草已泛新绿。
"送君如昨日":送你离去仿佛就在昨日,
"泣子子不知":我却只能暗自垂泪无人知晓。
"繁华映绿渚":繁花倒映在碧绿的水洲,
"流嘤复满枝":鸟鸣声在枝头处处回荡。
"柔条旦夕劲":柔嫩的枝条日渐茁壮,
"采此欲贻谁":采摘它们又能赠送给谁?
晚清文学家、画家
姚燮(1805~1864?),清代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也桥等,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由誊录例选知县,未赴,以著作教授终身。姚燮博学多才,工诗词骈文,兼擅戏曲与绘画,是甬东诗人之一。其尤长于诗,风格奇肆秾丽,熔杜甫、李白、李贺、白居易、李商隐于一炉。姚燮身经鸦片战争,有不少纪事感时之作,悲愤激昂。其善画人物花鸟,而平生画梅最多,画技高超,以致生前画名一度掩过文名。有诗歌《谁家七岁儿》《卖菜妇》《清江叹》等。今传有《大梅山馆集》。
1. 分段赏析
“渺渺陵上道,悢悢不得辞”这两句写送别时的场景。“渺渺”形容道路延伸向远方,暗示离别在即;“悢悢”直接表达心中难舍却不得不分别的惆怅。“悠悠君行迈,茫茫终何之”前句用“悠悠”形容远行者的从容,后句“茫茫”则透露出送行人对前路未知的担忧,一问一答间显出牵挂。“佳人守茕独,燕婉及良时”“茕独”突出女子独守空房的孤寂,而“燕婉”回忆往昔恩爱时光,今昔对比更显心酸。“顾念蓬室士,蓄意忍相思”“蓬室士”指贫寒的丈夫,“蓄意”二字写得隐忍,明明满心思念却强压心底,更见情深。“昔为鸳与鸯,恩爱两不疑”用鸳鸯作比,直白道出从前夫妻恩爱、毫无猜忌的美好,为下文转折铺垫。“今为参与辰,出宿无归期”参星与辰星永不相见,比喻夫妻分离;“无归期”三字点破现实残酷,绝望感扑面而来。“自我别旬朔,闺草含碧滋”“旬朔”指时间流逝,闺房前的草已返青,暗示离别之久,连草木都换了季节。“送君如昨日,泣子子不知”“如昨日”写记忆犹新,仿佛刚送别;“泣子子不知”道尽独自垂泪、对方却浑然不知的委屈。“繁华映绿渚,流嘤复满枝”窗外春光烂漫,鸟鸣枝头,热闹景致反衬屋内人的冷清,乐景写哀情。“柔条旦夕劲,采此欲贻谁”柳条日渐粗壮,可采下又能送给谁呢?一个反问,写尽无人可赠的孤独,平淡中见深情。
上一篇:清·姚燮《征部乐 剩垒》
下一篇:清·吴湖帆《南乡子八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