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转法轮":一口法轮转动,
"一睫具大千":一根睫毛展现大千世界。
"妙境造诸极":美妙的境界达到极致,
"自非言可诠":不是言语能够诠释的。
"离尘有圜石":远离尘世的地方有一块圆形石头,
"俯顶突过前":它高耸突出在前方。
"苍根老檀树":苍老的檀树根须,
"挟势相蜷连":带着气势相互盘绕连接。
"偻行出其下":弯腰行走在石头下方,
"触气芝菌鲜":触及的气味仿佛有灵芝菌的鲜香。
"仰惊万仞势":抬头惊叹万仞高的山势,
"一落当吾肩":一块石头落下好像压在肩膀上。
"古苔厚三尺":古老的苔藓有三尺厚,
"蹴之疑薄棉":踩上去好像薄棉一样。
"腕底华鬘云":手腕下仿佛有华丽的云霞,
"尽作楼台悬":都变成了悬挂的楼台。
"楼台百二门":楼台有一百零二扇门,
"面面皆有天":每面都有天空。
"一天一世界":一天一个世界,
"随界开白莲":随着世界开放白莲。
"此莲非佛种":这些莲花不是佛的种子,
"亦非凡世妍":也不是凡间的美丽花朵。
"跨凤掇其英":骑着凤凰摘取莲花的花朵,
"触手成古烟":触碰它就变成了古老的烟雾。
"不知此身轻":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轻盈,
"已置莲叶巅":已经站在了莲叶的顶端。
"风来颇愁折":风来的时候担心莲花被折断,
"其下龙所渊":它的下面是龙的深渊。
"眼摄列缺车":眼睛看到闪电的车子,
"扬火驱铿鼘":扬起火驱散铿锵的声音。
"遂使布金地":于是让布满金子的地方,
"糜碎无寸全":破碎得没有一寸完整。
"吾意造诸幻":我的想法是创造各种幻境,
"直破混沌先":直接打破混沌之前。
"似兹结构奇":像这样的奇特结构,
"知巧难凿穿":精巧难以凿穿。
"天心好神诡":上天喜欢神奇诡异的事物,
"得毋元气镌":或许是元气雕刻而成。
"寂外守中拙":在寂静之外坚守中庸的笨拙,
"庶希龟鹤年":或许能希望像龟鹤一样长寿。
晚清文学家、画家
姚燮(1805~1864?),清代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也桥等,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由誊录例选知县,未赴,以著作教授终身。姚燮博学多才,工诗词骈文,兼擅戏曲与绘画,是甬东诗人之一。其尤长于诗,风格奇肆秾丽,熔杜甫、李白、李贺、白居易、李商隐于一炉。姚燮身经鸦片战争,有不少纪事感时之作,悲愤激昂。其善画人物花鸟,而平生画梅最多,画技高超,以致生前画名一度掩过文名。有诗歌《谁家七岁儿》《卖菜妇》《清江叹》等。今传有《大梅山馆集》。
1. 分段赏析
“一舌转法轮,一睫具大千。妙境造诸极,自非言可诠”,这四句诗中“一舌转法轮,一睫具大千”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佛法的神奇和广大,一口法轮转动,一根睫毛就能展现大千世界。“妙境造诸极,自非言可诠”说明这美妙的境界达到了极致,不是言语能够诠释的,为全诗奠定了神秘奇幻的基调。“离尘有圜石,俯顶突过前。苍根老檀树,挟势相蜷连”,描绘了法华洞外的景象,一块圆形石头高高耸立,苍老的檀树根须相互盘绕连接,展现出一种古朴、神秘的氛围,为进入洞中做好了铺垫。“偻行出其下,触气芝菌鲜。仰惊万仞势,一落当吾肩”,诗人弯腰行走在石头下方,感受到灵芝菌的鲜香,抬头看到万仞高的山势,一块石头落下好像压在肩膀上,生动地表现了洞中景色的壮观和诗人的惊叹之情。“古苔厚三尺,蹴之疑薄棉。腕底华鬘云,尽作楼台悬”,描写了洞中的苔藓和云霞,古老的苔藓有三尺厚,踩上去像薄棉一样,手腕下的云霞仿佛变成了悬挂的楼台,展现了洞中景色的奇幻和美丽。“楼台百二门,面面皆有天。一天一世界,随界开白莲”,进一步描绘楼台的壮观,楼台有一百零二扇门,每面都有天空,一天一个世界,随着世界开放白莲,营造出一个神秘而美妙的世界,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对佛教宇宙观的理解。“此莲非佛种,亦非凡世妍。跨凤掇其英,触手成古烟”,说明这些莲花不是佛的种子,也不是凡间的美丽花朵,骑着凤凰摘取莲花的花朵,触碰它就变成了古老的烟雾,增添了莲花的神秘色彩。“不知此身轻,已置莲叶巅。风来颇愁折,其下龙所渊”,诗人沉浸在奇幻的境界中,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轻盈,已经站在了莲叶的顶端,担心风来折断莲花,因为下面是龙的深渊,表现出诗人的敬畏之情。“眼摄列缺车,扬火驱铿鼘。遂使布金地,糜碎无寸全”,描绘了闪电的车子和火焰驱散铿锵声音的场景,使得布满金子的地方破碎得没有一寸完整,展现了洞中景象的奇幻和激烈。“吾意造诸幻,直破混沌先。似兹结构奇,知巧难凿穿”,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创造各种幻境,直接打破混沌之前,像这样的奇特结构,精巧难以凿穿,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天心好神诡,得毋元气镌。寂外守中拙,庶希龟鹤年”,认为上天喜欢神奇诡异的事物,或许是元气雕刻而成,在寂静之外坚守中庸的笨拙,或许能希望像龟鹤一样长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宁静长寿的向往。
下一篇:清·张思宪《湟流春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