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
dòng

朝代:清作者:姚燮浏览量:1
shé
zhuǎn
lún
jié
qiān
miào
jìng
zào
zhū
fēi
yán
quán
chén
yǒu
yuán
shí
dǐng
guò
qián
cāng
gēn
lǎo
tán
shù
xié
shì
xiāng
quán
lián
xíng
chū
xià
chù
zhī
jùn
xiān
yǎng
jīng
wàn
rèn
shì
luò
dāng
jiān
tái
hòu
sān
chǐ
zhī
mián
wàn
huá
mán
yún
jìn
zuò
lóu
tái
xuán
lóu
tái
bǎi
èr
mén
miàn
miàn
jiē
yǒu
tiān
tiān
shì
jiè
suí
jiè
kāi
bái
lián
lián
fēi
zhǒng
fēi
fán
shì
yán
kuà
fèng
duō
yīng
chù
shǒu
chéng
yān
zhī
shēn
qīng
zhì
lián
diān
fēng
lái
chóu
zhé
xià
lóng
suǒ
yuān
yǎn
shè
liè
quē
chē
yáng
huǒ
kēng
yuān
suì
shǐ
使
jīn
suì
cùn
quán
zào
zhū
huàn
zhí
hùn
dùn
xiān
jié
gòu
zhī
qiǎo
nán
záo
chuān
穿
tiān
xīn
hào
shén
guǐ
yuán
juān
wài
shǒu
zhōng
zhuō
shù
guī
nián

译文

一口法轮转动,一根睫毛展现大千世界。美妙的境界达到极致,不是言语能够诠释的。远离尘世的地方有一块圆形石头,它高耸突出在前方。苍老的檀树根须,带着气势相互盘绕连接。弯腰行走在石头下方,触及的气味仿佛有灵芝菌的鲜香。抬头惊叹万仞高的山势,一块石头落下好像压在肩膀上。古老的苔藓有三尺厚,踩上去好像薄棉一样。手腕下仿佛有华丽的云霞,都变成了悬挂的楼台。楼台有一百零二扇门,每面都有天空。一天一个世界,随着世界开放白莲。这些莲花不是佛的种子,也不是凡间的美丽花朵。骑着凤凰摘取莲花的花朵,触碰它就变成了古老的烟雾。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轻盈,已经站在了莲叶的顶端。风来的时候担心莲花被折断,它的下面是龙的深渊。眼睛看到闪电的车子,扬起火驱散铿锵的声音。于是让布满金子的地方,破碎得没有一寸完整。我的想法是创造各种幻境,直接打破混沌之前。像这样的奇特结构,精巧难以凿穿。上天喜欢神奇诡异的事物,或许是元气雕刻而成。在寂静之外坚守中庸的笨拙,或许能希望像龟鹤一样长寿。

逐句剖析

"一舌转法轮":一口法轮转动,

"一睫具大千":一根睫毛展现大千世界。

"妙境造诸极":美妙的境界达到极致,

"自非言可诠":不是言语能够诠释的。

"离尘有圜石":远离尘世的地方有一块圆形石头,

"俯顶突过前":它高耸突出在前方。

"苍根老檀树":苍老的檀树根须,

"挟势相蜷连":带着气势相互盘绕连接。

"偻行出其下":弯腰行走在石头下方,

"触气芝菌鲜":触及的气味仿佛有灵芝菌的鲜香。

"仰惊万仞势":抬头惊叹万仞高的山势,

"一落当吾肩":一块石头落下好像压在肩膀上。

"古苔厚三尺":古老的苔藓有三尺厚,

"蹴之疑薄棉":踩上去好像薄棉一样。

"腕底华鬘云":手腕下仿佛有华丽的云霞,

"尽作楼台悬":都变成了悬挂的楼台。

"楼台百二门":楼台有一百零二扇门,

"面面皆有天":每面都有天空。

"一天一世界":一天一个世界,

"随界开白莲":随着世界开放白莲。

"此莲非佛种":这些莲花不是佛的种子,

"亦非凡世妍":也不是凡间的美丽花朵。

"跨凤掇其英":骑着凤凰摘取莲花的花朵,

"触手成古烟":触碰它就变成了古老的烟雾。

"不知此身轻":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轻盈,

"已置莲叶巅":已经站在了莲叶的顶端。

"风来颇愁折":风来的时候担心莲花被折断,

"其下龙所渊":它的下面是龙的深渊。

"眼摄列缺车":眼睛看到闪电的车子,

"扬火驱铿鼘":扬起火驱散铿锵的声音。

"遂使布金地":于是让布满金子的地方,

"糜碎无寸全":破碎得没有一寸完整。

"吾意造诸幻":我的想法是创造各种幻境,

"直破混沌先":直接打破混沌之前。

"似兹结构奇":像这样的奇特结构,

"知巧难凿穿":精巧难以凿穿。

"天心好神诡":上天喜欢神奇诡异的事物,

"得毋元气镌":或许是元气雕刻而成。

"寂外守中拙":在寂静之外坚守中庸的笨拙,

"庶希龟鹤年":或许能希望像龟鹤一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法华洞》是清代文学家姚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否为普陀山法华洞而作,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其描写视角也与明代来向法师的作品有所不同。此诗描绘了法华洞的奇幻景象,通过对洞中石、树、苔藓、楼台、莲花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个神秘而美妙的境界。此诗开篇展现佛法神奇广大与境界之妙不可言;接着描绘法华洞外圆石耸立、檀树根盘绕的古朴神秘之景,以及洞内壮观奇幻之貌,万仞山势、三尺厚苔、云霞幻作楼台、楼台百门各含世界等;还描述了莲花的神秘、闪电火焰的激烈场景;最后表达诗人创造幻境的想法,以及对自然神奇的敬畏,和对宁静长寿的向往。全诗内容丰富,既有生动的景物描写,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清文学家、画家

姚燮(1805~1864?),清代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也桥等,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由誊录例选知县,未赴,以著作教授终身。姚燮博学多才,工诗词骈文,兼擅戏曲与绘画,是甬东诗人之一。其尤长于诗,风格奇肆秾丽,熔杜甫、李白、李贺、白居易、李商隐于一炉。姚燮身经鸦片战争,有不少纪事感时之作,悲愤激昂。其善画人物花鸟,而平生画梅最多,画技高超,以致生前画名一度掩过文名。有诗歌《谁家七岁儿》《卖菜妇》《清江叹》等。今传有《大梅山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法华洞》是晚清文学家姚燮写的。姚燮曾踏访舟山,其间创作了《由妙庄严路至普济寺》《法华洞》等诗篇。他擅长将佛理与诗情相结合,这两首诗便彰显了其对禅意的感悟与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一舌转法轮,一睫具大千。妙境造诸极,自非言可诠”,这四句诗中“一舌转法轮,一睫具大千”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佛法的神奇和广大,一口法轮转动,一根睫毛就能展现大千世界。“妙境造诸极,自非言可诠”说明这美妙的境界达到了极致,不是言语能够诠释的,为全诗奠定了神秘奇幻的基调。“离尘有圜石,俯顶突过前。苍根老檀树,挟势相蜷连”,描绘了法华洞外的景象,一块圆形石头高高耸立,苍老的檀树根须相互盘绕连接,展现出一种古朴、神秘的氛围,为进入洞中做好了铺垫。“偻行出其下,触气芝菌鲜。仰惊万仞势,一落当吾肩”,诗人弯腰行走在石头下方,感受到灵芝菌的鲜香,抬头看到万仞高的山势,一块石头落下好像压在肩膀上,生动地表现了洞中景色的壮观和诗人的惊叹之情。“古苔厚三尺,蹴之疑薄棉。腕底华鬘云,尽作楼台悬”,描写了洞中的苔藓和云霞,古老的苔藓有三尺厚,踩上去像薄棉一样,手腕下的云霞仿佛变成了悬挂的楼台,展现了洞中景色的奇幻和美丽。“楼台百二门,面面皆有天。一天一世界,随界开白莲”,进一步描绘楼台的壮观,楼台有一百零二扇门,每面都有天空,一天一个世界,随着世界开放白莲,营造出一个神秘而美妙的世界,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对佛教宇宙观的理解。“此莲非佛种,亦非凡世妍。跨凤掇其英,触手成古烟”,说明这些莲花不是佛的种子,也不是凡间的美丽花朵,骑着凤凰摘取莲花的花朵,触碰它就变成了古老的烟雾,增添了莲花的神秘色彩。“不知此身轻,已置莲叶巅。风来颇愁折,其下龙所渊”,诗人沉浸在奇幻的境界中,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轻盈,已经站在了莲叶的顶端,担心风来折断莲花,因为下面是龙的深渊,表现出诗人的敬畏之情。“眼摄列缺车,扬火驱铿鼘。遂使布金地,糜碎无寸全”,描绘了闪电的车子和火焰驱散铿锵声音的场景,使得布满金子的地方破碎得没有一寸完整,展现了洞中景象的奇幻和激烈。“吾意造诸幻,直破混沌先。似兹结构奇,知巧难凿穿”,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创造各种幻境,直接打破混沌之前,像这样的奇特结构,精巧难以凿穿,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天心好神诡,得毋元气镌。寂外守中拙,庶希龟鹤年”,认为上天喜欢神奇诡异的事物,或许是元气雕刻而成,在寂静之外坚守中庸的笨拙,或许能希望像龟鹤一样长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宁静长寿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程颂万《台城路 秦淮和友人作》

下一篇:清·张思宪《湟流春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