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íng
rén
zèng
shī
suí
bào
zhī
yùn

朝代:清作者:傅山浏览量:3
hǎo
yīn
wén
cǎi
huì
bēn
yán
zhèng
xuǎn
gāo
sōng
zuò
shuí
néng
xiǎo
cǎo
chán
tiān
zhī
zhēn
jiān
cháo
líng
chén
gōng
hàn
jiā
shān

译文

你寄来的佳音里竟无只言片语,但你斐然的文采已如岩崖般彰明。你正当被推举入高洁的松柏之席,谁会去雕琢那些微末的小草呢。在这天涯海角得遇你这般知己,你至真的气韵终是藏不住、掩不了。我悄悄读着你写的《朝陵记》,身为臣子读罢,冷汗浸透了衣襟。

逐句剖析

"好音无一字":你寄来的佳音里竟无只言片语,

"文彩会贲岩":但你斐然的文采已如岩崖般彰明。

"正选高松座":你正当被推举入高洁的松柏之席,

"谁能小草镵":谁会去雕琢那些微末的小草呢。

"天涯之子遇":在这天涯海角得遇你这般知己,

"真气不吾缄":你至真的气韵终是藏不住、掩不了。

"秘读朝陵记":我悄悄读着你写的《朝陵记》,

"臣躬汗浃衫":身为臣子读罢,冷汗浸透了衣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顾子宁人赠诗随复报之如》是明末清初诗人傅山为回应挚友顾炎武(字宁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创作于明清易代之际,傅山与顾炎武同为遗民知识分子,诗中既暗含对故国覆灭的沉痛,又彰显了二人以气节相砥砺的深厚情谊。全诗通过凝练的语言与象征性意象,传递出复杂的情感张力。首联“好音无一字,文彩会贲岩”以“无字”的“好音”暗指抗清复明事业进展的沉寂,而“贲岩”之喻则赞许顾炎武文章的刚健风骨。颔联“正选高松座,谁能小草镵”以“高松”象征坚守气节的志士,以“小草”讽刺趋附新朝者,凸显傅山对时局的批判立场。颈联“天涯之子遇,真气不吾缄”直抒与顾炎武相遇的欣喜,二人虽天涯沦落却因气节相投而肝胆相照。尾联“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则化用顾炎武《朝陵记》典故,既暗含对明朝覆亡的痛切追思,又流露身历鼎革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

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松侨老人等,山西阳曲人。康熙十七年,他被征博学鸿词科,授中书舍人,坚辞不就。在哲学上,傅山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注重实际,自称崇拜老庄,以“异端”自居。他评注诸家子书,并提倡“经子不分”,开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他能画山水,风格古拙奇特;善书法,尤精于草书,并提出著名的“四宁四毋”主张。其诗风奇辟精奥,学杜甫,但较艰涩,多用隐喻。傅山医术精湛,擅长内、外、儿诸科,尤精于妇科。著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好音无一字,文采会贲岩”​​。诗人以“好音无一字”开篇,既回应顾炎武赠诗的期待,又暗含对时局沉寂的无奈。虽未直接提及具体事件,却以“文采会贲岩”的赞叹,凸显顾炎武诗文中的刚健风骨与思想深度。两句形成转折,表面写“无音”,实则通过“文采”肯定友人的精神境界,呼应了傅山诗歌“重意不重形”的特点。​​颔联“正选高松座,谁能小草镵”​​。此联以“高松”与“小草”的意象对比,展现诗人与友人的精神追求。“高松”象征坚守气节、不随流俗的文人风骨,“小草”则暗指趋炎附势之辈。傅山借物言志,表明自己愿与志同道合者共守理想,拒绝向世俗妥协的态度。语言质朴却寓意深刻,体现了傅山诗歌“以物寓志”的典型手法。颈联“天涯之子遇,真气不吾缄”​​。“天涯之子遇”点明两人虽相隔遥远却精神相通的缘分,“真气不吾缄”则直抒胸臆,强调彼此真挚情感的不可抑制。此联情感真挚,既有乱世中知音难觅的感慨,又暗含对家国情怀的共鸣。傅山善用白描手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为“真气”的流动,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尾联“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末句以“秘读朝陵记”的细节收束,既呼应顾炎武诗中提及的故国追思,又以“汗浃衫”的生理反应,含蓄传达对前朝覆灭的愧疚与痛心。这一细节真实可感,将宏大历史叙事转化为个体生命体验,体现了傅山诗歌“寓史于情”的独特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玄烨《途次逢寒食》

下一篇:清·张景祁《梦江南西湖春游曲六首 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