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舟已眇眇":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
# 眇眇:遥远的样子。,前舟:前面额船。
"欲渡谁相待":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
"秋山起暮钟":山上黄叶飘零,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
"楚雨连沧海":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
# 沧海:即东海,淮阴东临大海。,楚雨:淮阴旧属楚地,故称楚雨。
"风波离思满":在凄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
# 满:自注:一作“远”。,离思:离别的愁息。
"宿昔容鬓改":在一天之间凄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
# 容鬓:容貌和鬓发。,宿昔:往日,往时。
"独鸟下东南":一只在疾风中的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
"广陵何处在":广陵在哪里呢,不也在东南方吗?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思乡怀人诗。全诗在暮钟荡出的悠远情思笼罩下,情调哀婉,具有深沉的韵致,展现了诗人对亲人与故友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秋山暮钟营造出一种悠远、清冷的氛围,楚雨连海描绘出一片壮阔而迷茫的景象,借这些萧索、壮阔之景,抒发诗人孤独、迷茫以及对亲故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直接表达因旅途风波和离思满怀,使得自己容颜改变,直白地倾诉出离思对自己身心的影响。
3. 分段赏析
“前舟已眇眇”二句,描绘了渡口误船的情景,紧扣诗题“即事”所指。诗人告别广陵亲友后,沿运河北上,准备渡淮西行。然而抵达渡口时,上一班船已远去,下一班船却迟迟未至。这种旅途中的无奈,虽只相差片刻,却可能耽误许久。这种细节化的开篇在五言律诗中颇为少见,展现了一种人人经历却鲜少被书写的人生况味:行旅中守时的重要性,以及难免的阴差阳错。“秋山起暮钟”二句,承接上文,写诗人徘徊河岸时,暮钟声起,大雨骤至。不顺之事接踵而至,钟声的描写再次出现,体现了诗人对这一意象的偏爱。对于心怀敬畏者,钟声常能引发遐思。加之“楚雨连沧海”的苍茫景象,更添迷茫之感。面对辽阔江天,诗人感慨人生的孤寂与渺小。“沧海”指东海,虽非眼前实景,却因地缘相近而引发联想。“风波离思满”二句,紧接“楚雨连沧海”,展开丰富联想。由江上风波联想到人生的坎坷,亲友聚少离多,岁月蹉跎,青春易逝。“宿昔容鬓改”与李煜“只是朱颜改”异曲同工,皆感叹时光无情。人生短暂,机会易逝,正如赶不上的船班。诗人的所有思绪,皆由开篇的“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引发,感慨由此展开。“独鸟下东南”二句,以江上小鸟的飞向,将诗思引向“广陵亲故”。在风雨交加的江面上,诗人忽见一只小鸟飞向东南,此景此语,颇有自况之意。人生漂泊,精神上的依托莫过于亲友。中国古代作为熟人社会,亲情与友谊超越利害,尤为珍贵。“广陵何处在”一句,刻画了诗人殷切张望的神情,表达了对亲友的深切思念。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即事”为引子,全篇的写景与抒情皆由此展开,看似松散舒缓,实则紧密集中。钟声与微雨两种意象的巧妙融入,极大地增强了特定氛围与情调的渲染效果,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动人。
# “楚雨连沧海”好句。“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两语足以极初别之怀。又:“独鸟下东南”,偶然景,偶然语,亦不容再得。
宋刘辰翁《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朱墨本
# 起结佳。
明陆时雍《唐诗镜》卷三十
# 此叙己客中寂寞也。言前舟已远而我不得渡,为无知己相待也。况暮景凄其,烟波满目,不惟离愁顿生,且觉容鬓改色,于是见孤鸟之飞而悟所思之地,若曰:惜无羽翼以相过耳。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卷十
# 此韦诗惯语,每见益新,不嫌空。
近代王闾运《手批唐诗选》
# 神似宣城。
近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一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