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xíng

朝代:唐作者:乔知之浏览量:1
tiān
qīng
jiǒng
yún
piāo
yáng
yáo
chū
yàn
guān
wēi
hán
jīng
guāng
yīn
líng
jiǔ
péi
huí
yōu
duō
yáng
chū
hán
dòng
hǎi
shā
liú
huāng
shuò
yǐn
hán
bīng
xíng
shuāng
yǒu
cóng
juàn
huáng
shā
chǎng
yīn
xiāng
tòng
zhī
lèi
zhān
cháng
yóu
lái
cóng
jūn
xíng
shǎng
cún
shǎng
wáng
wáng
zhě
chéng
lìng
cún
zhě
shāng

译文

北方边塞的夜晚清冷而辽远,孤云独自在空中飘荡。远方的山峦延伸出雁门关外,蜿蜒曲折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阴陵之地长久地徘徊在寒冷之中,极北的幽都很少见到阳光。初冬的严寒已经使大海冻结,荒野中弥漫着肃杀的气息。北方的战马在寒冰中饮水,远行的士卒踏着胡地的霜雪前行。路上有因长途行军而疲惫不堪的役夫,最终倒毙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幸存的羁旅之人相互依偎,面对同伴的死亡悲痛得泪水沾湿了衣裳。自古以来从军出征,只奖励生者而不顾及死者。死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只让活着的人更加悲伤。

逐句剖析

"胡天夜清迥":北方边塞的夜晚清冷而辽远,

"孤云独飘飏":孤云独自在空中飘荡。

# 飘飏:飘扬。

"遥裔出雁关":远方的山峦延伸出雁门关外,

# 遥裔:遥远的边地。裔:一作曳。

"逶迤含晶光":蜿蜒曲折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 逶迤:曲折。

"阴陵久裴回":阴陵之地长久地徘徊在寒冷之中,

# 裴回:彷徨,徘徊不进貌。

"幽都无多阳":极北的幽都很少见到阳光。

# 幽都:北方之地。

"初寒冻巨海":初冬的严寒已经使大海冻结,

# 初:一作祁。

"杀气流大荒":荒野中弥漫着肃杀的气息。

# 大荒:边远的地方。,杀气:寒气。

"朔马饮寒冰":北方的战马在寒冰中饮水,

# 朔马:北方的马。

"行子履胡霜":远行的士卒踏着胡地的霜雪前行。

# 行子:从军塞北的将士。

"路有从役倦":路上有因长途行军而疲惫不堪的役夫,

"卧死黄沙场":最终倒毙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

"羁旅因相依":幸存的羁旅之人相互依偎,

"恸之泪沾裳":面对同伴的死亡悲痛得泪水沾湿了衣裳。

"由来从军行":自古以来从军出征,

"赏存不赏亡":只奖励生者而不顾及死者。

# 赏:赞赏、赞颂。

"亡者诚已矣":死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

# 者:一作谢。

"徒令存者伤":只让活着的人更加悲伤。

# 徒:白白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苦寒行》是唐代诗人乔知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边塞苦寒为背景,通过描绘胡天孤云、阴陵幽都等苍茫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肃杀的氛围。诗中“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等句,生动展现了戍边将士在严寒中艰难行役的情景。而“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则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诗人还通过“赏存不赏亡”的对比,深刻批判了统治者对士兵生死的不公态度,表达了对牺牲者的深切同情与对战争暴力的强烈控诉。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乔知之(?~690?),唐代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唐高祖李渊外孙,同州刺史乔师望的儿子。武则天时,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后受到魏王武承嗣栽害,坐罪处死。其有俊才,以文词闻名,所作诗篇,时人多吟诵,与陈子昂交谊甚厚,多相互酬唱。有诗《苦寒行》《羸骏篇》《绿珠篇》等。有《乔知之集》20卷,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胡天夜清迥,孤云独飘扬”,开篇以胡天夜晚的清冷空旷与孤云的独自飘荡,勾勒出一幅孤寂而辽远的边塞夜景图,奠定了全诗凄凉、悲壮的基调。“遥裔出雁关,逶迤含晶光”,诗人将视线拉远,描绘雁门关外的景象,山峦蜿蜒,在月光或寒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寒与神秘。“阴陵久裴回,幽都无多阳”,阴陵、幽都皆为极北之地,诗人以“久徘徊”“无多阳”形容其寒冷阴暗,暗示了戍边将士所处环境的恶劣与生存的艰难。“初寒冻巨海,杀气流大荒”,初冬的严寒已使大海冻结,荒野中弥漫着肃杀之气,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更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朔马饮寒冰,行子履胡霜”,朔马在寒冰中饮水,行人在胡霜中跋涉,诗人通过描绘戍边将士与战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同情与敬意。“路有从役倦,卧死黄沙场”,路上有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役夫,最终倒毙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这两句诗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羁旅因相依,恸之泪沾裳”,幸存的羁旅之人因相互依偎而得以生存,但面对同伴的死亡,他们不禁悲痛欲绝,泪水沾湿了衣裳,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人性温暖的赞美与对生命消逝的哀悼。“由来从军行,赏存不赏亡。亡者诚已矣,徒令存者伤”,最后四句诗,诗人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统治者,指出他们只奖励生者而忽视死者,这种不公的态度只会让幸存者更加悲伤,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暴力的控诉与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从占边塞之苦,在“无多阳”:字,最堪不得。若云“无阳”,苦反不极矣‹“幽都”句下、冤讼书(末二句下)。谭云:徘徊处哀澹之极。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惨淡凄抑,音节入古。

不详《历代诗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渡辽水》

下一篇:唐·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