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天际外":孤独的小船漂泊在天际之外,
# 天际:天的边际。
"去路望中赊":前行的道路在眺望中显得漫长遥远。
# 赊:遥远。
"贫病远行客":我是贫穷且患病的远行游子,
"梦魂多在家":我的梦魂常常萦绕在家乡。
"蝉吟秋色树":蝉在秋天的树上鸣叫,
"鸦噪夕阳沙":乌鸦在夕阳下的沙滩上聒噪。
"不拟彻双鬓":不愿意让双鬓完全变白,
# 彻双鬓:鬓发脱去。,拟:打算。
"他方掷岁华":在他乡白白地虚度年华。
# 他方掷岁华:在他乡虚度年华。他方:异乡。岁华:年华。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借孤舟漂泊天际、前路漫长之景,烘托出诗人漂泊的孤寂。“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借秋日里蝉在树上鸣叫、乌鸦在夕阳下沙滩聒噪之景,渲染凄凉氛围,抒发内心的愁苦。直抒胸臆:“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直接表明自己贫病交加且远离家乡,梦中常常思念家乡,直白地抒发思乡之情。“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直接表达出诗人不甘在他乡虚度年华的想法,将内心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直白地展现出来。
2. 分段赏析
首联:“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诗人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孤独的画面,自己乘坐的孤舟漂泊在遥远的天际之外,向远方眺望,前方的路途似乎没有尽头。“孤舟”突出诗人的孤独,“赊”字强调出路的漫长,为全诗奠定了孤寂、迷茫的基调。颔联:“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此联直接道出自己的处境,既贫且病,却依然漂泊在外。这种艰难的处境更加深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至于魂牵梦绕的都是家乡。这两句将诗人的思乡之情直白地表达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颈联:“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秋天的树上,蝉发出凄切的鸣叫,夕阳映照的沙滩上,乌鸦聒噪不停。“蝉吟”“鸦噪”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秋色树”“夕阳沙”点明时间和地点,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尾联:“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不愿意让双鬓完全变白,在他乡白白浪费年华。这两句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不甘,尽管身处困境,但仍对未来抱有期望,希望能够有所作为,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下一篇:唐·武则天《早春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