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鲁宣公二年,
"春":春季,
"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郑国公子归生接受楚国命令,
"伐宋":攻打宋国。
# 伐:攻打。
"宋华元、":宋国华元、
"乐吕御之":乐吕带兵抵御。
# 御:抵挡。
"二月":二月,
"壬子":十日,
"战于大棘":在大棘开战。
"宋师败绩":宋军大败。
# 败绩:军队被打败。
"囚华元":郑国俘获了华元,
"获乐吕":斩获了乐吕,
"及甲车四百六十乘":缴获战车四百六十辆。
"俘二百五十人":俘虏二百五十人,
"馘百人":割左耳以献战功百人。
# 馘: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
"狂狡辂郑人":宋国大夫狂狡迎战郑国人,
# 辂:通“迓”,迎击。
"郑人入于井":路遇郑人掉在井里,
"倒戟而出之":狂狡把戟倒过来用戟柄拉他出来,
# 戟: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获狂狡":那个人出井以后反而俘虏了狂狡。
"君子曰":君子说:“
"失礼违命":丧失礼仪,违背命令,
"宜其为禽也":应该被俘虏。
"戎":在战斗中,
"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要果断刚毅,服从命令勇敢杀敌是大礼。
"杀敌为果":消灭敌人是勇敢,
"致果为毅":达到勇敢的境界就是坚毅。
"易之":否则,
"戮也":就是自取祸殃。”
# 戮:杀。
"将战":开战前,
"华元杀羊食士":华元杀羊犒赏士兵,
"其御羊斟不与":他的车夫羊斟不在犒赏之内。
"及战":等到打起仗来,
"曰":羊斟说:“
"畴昔之羊":前天的羊,
# 畴昔:往日;从前。
"子为政;":是你作主;
"今日之事":今天的事情,
"我为政":就是我做主。”
"与入郑师":就赶着车冲进了郑国军营内,
"故败":华元被俘,所以战败。
"君子谓羊斟非人也":君子认为羊斟不是人,
"以其私憾":因为私怨使国家战败,
# 私憾:私人间的恩怨。
"败国殄民":百姓受害;
"于是刑孰大焉":还有比这应当受到更重的刑罚吗。
"《诗》所谓":《诗》所说“
"人之无良":存心不良”
"者":的人,
"其羊斟之谓乎":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吧!
"残民以逞":他残害百姓以使自己快意。
"宋人以兵车百乘":宋国人用兵车一百辆,
"文马百驷":毛色漂亮的马四百匹,
# 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以赎华元于郑":从郑国赎取华元。
"半入":走了一半,
"华元逃归":华元就逃回来了。
"立于门外":华元站在城门外,
"告而入":告诉守门人自己的身分,然后进城,
"见叔牂":见到羊斟,
"曰":说:“
"子之马然也":您的马不受驾御才会这样吧。”
"对曰":羊斟回答说:“
"非马也":不是马,
"其人也":是人造成的。”
"既合而来奔":回答完就逃到鲁国来。
"宋城":宋国筑城,
"华元为植":华元作为主持者,
"巡功":巡视工作。
"城者讴曰":筑城的人唱歌说:“
"睅其目":鼓着眼,
# 睅:眼球突出。
"皤其腹":挺着肚;
# 皤:腹大的样子。
"弃甲而复":丢了皮甲往回走!
"于思于思":连鬓胡,长满腮,
# 于思:胡须多的样子。
"弃甲复来.":丢盔卸甲逃回来。”
"使其骖乘谓之曰:":华元使他的骖乘对他们说:“
"牛则有皮":有牛就有皮,
"犀、":犀牛,
# 犀:犀牛。
"兕尚多":兕牛多的是,
# 兕:为犀牛的雌者。
"弃甲则那":丢了皮甲又有什么了不起!”
"役人曰":做工的人说:“
"从其有皮":即使有牛皮,
# 从:同“纵”。
"丹漆若何":又去哪里找红漆?”
"华元曰":华元说:“
"去之":走吧,
"夫其口众我寡":他们的嘴多,我们的嘴少。”
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史学家。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孔子曾称赞其为人。相传他著有《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叙事体裁诗,也是一首历史战争题材诗。介绍了春秋时期宋郑战役及华元被囚、狂狡被俘等具体事件,描绘了诸侯争霸、战争频仍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个人品德与领导者智慧的重视,营造了对忠诚、勇气、智慧与宽容等美德崇尚的价值导向,表达了对历史事件中人物德行与时代特征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开篇“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按时间顺序简述战争起因、双方将领、交战时间与结果,宋军大败,华元被俘、乐吕战死,战车、士兵损失惨重,叙事客观简练。“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通过狂狡作战时对郑人施救反被擒的细节,展现战场中的反常行为,为后文议论铺垫。“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借“君子”之口评论狂狡,指出战争中“礼”是果敢坚毅,违背则招败,点明战场准则。“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交代战败关键内因:华元犒士漏车夫羊斟,羊斟怀私怨驾车冲郑军致败,以对话凸显个人私怨对全局的破坏。“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再次以“君子”议论谴责羊斟,引《诗》言其无良,批判因私害公的行为,强调其罪责深重。“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写华元被赎途中逃归,与叔牂对话中试图掩饰失败,叔牂直言是人祸,后叔牂奔逃,展现人物言行与事件余波。“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写华元监筑城墙时遭役人嘲讽,他辩解遭反问后无奈离去,以民谣、对话展现民众对华元战败的调侃,凸显其尴尬处境,语言生动传神。
上一篇:先秦·庄子《津人操舟》
下一篇:先秦·诗经《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