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堆中卧初起":从锦绣般华美的被褥堆中刚刚起身,
"芙蓉面上粉犹残":芙蓉般美丽的面庞上脂粉还带着残痕。
"台前也欲梳云髻":走到妆台前也想梳理如云的发髻,
"只怕盘龙手捻难":只是恐怕自己手笨梳不出龙形发式。
唐代诗人、道士
施肩吾(?~?),唐代诗人、道士。字希圣,号东斋、栖真子,世称华阳真人,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元和进士,后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南昌西,一名南昌山)修道。其诗风奇丽,题材广泛,描绘海岛风情生动,想象丰富,擅绝句。代表作品有《夏雨后题青荷兰若》《经桃花夫人庙》。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有诗《西山集》10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写女子生活场景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描绘了冬日里闺中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通过她欲梳妆却怕难以摆弄发钗的细节,展现了其微妙的情态与心绪。
2. 写作手法
意向组合:通过“锦绣堆”“芙蓉面”“盘龙髻”三个精致意象的层层铺陈,巧妙勾勒出一幅唐代贵族女子的晨妆图景。“锦绣堆”展现华美卧具,“芙蓉面”描摹娇美容颜,“盘龙髻”则点明精巧发式,三个意象由外而内、由静到动,既暗示了人物的尊贵身份。化用:“芙蓉面上粉犹残”一句中“芙蓉面”的意象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名句。这种以芙蓉写美人面容的手法,既生动展现了女子的娇美容颜,又暗含了诗人对前人名句的巧妙借鉴,更让读者自然联想到杨贵妃等历史美人的形象,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句“锦绣堆中卧初起”以华美的意象开篇,“锦绣堆”既指精美的被褥,又暗喻富贵生活。诗人通过“卧初起”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位贵族女子慵懒初醒的情态,营造出冬日清晨的闲适氛围。次句“芙蓉面上粉犹残”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面容比作芙蓉,突出其美貌。“粉犹残”三字精妙传神,既点明晨起时妆容未整的真实状态,又暗含夜间浓妆的痕迹,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生活情态。第三句“台前也欲梳云髻”转折自然,“云髻”这一意象既形容发髻高耸如云,又暗示梳妆的难度。一个“欲”字生动刻画出女子既想梳妆又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为下句铺垫。末句“只怕盘龙手捻难”以“盘龙”喻指复杂的发式,“手捻难”直白道出梳妆的困难。诗人善于捕捉典型细节,通过“粉犹残”“手捻难”等具体描写,将人物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