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谒征南最少年":年少初谒征南大将军时,
# 征南:汉代有征南大将军岑彭。晋代羊祜、杜预皆为征南大将军。,谒:拜见,请求。
"虞卿双璧截肪鲜":如虞卿献璧般受礼遇,白璧如新脂般莹润。
# 虞卿:战国时游说之士,进说赵孝成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
"歌谣千里春长暖":千里春潮民谣传唱,
"丝管高台月正圆":高台上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明月正高悬天际,圆润皎洁。
# 丝管:弦乐和管乐。
"玉帐军筹罗俊彦":在他的军帐之中,谋划军事的皆是才俊之士,
# 筹:运筹。
"绛帷环珮立神仙":而他的营帐好似华丽的绛色帷幕,身边环绕着如仙般的贤士。
"陆公余德机云在":他似陆公遗德仍在,后辈人才济济,
# 陆公:指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
"如我酬恩合执鞭":我愿为报恩情执鞭效力。
# 执鞭:执鞭驾车。
"滕阁中春绮席开":在滕王阁仲春时节,华美的宴席盛大开启,
# 绮席:盛美的宴席。,滕阁:滕王阁,故地在今南昌市,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
"柘枝蛮鼓殷晴雷":击打的柘枝蛮鼓,声响如晴天的滚滚惊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楼阁垂下的万千帷幕,仿佛青云聚合,
"破浪千帆阵马来":江面上破浪前行的千帆,好似战阵中的骏马奔腾而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这里藏有未被发掘、如宝剑般蕴含牛斗精气的人才,
"高悬一榻栋梁材":还高悬着专待贤才的陈蕃之榻,以待栋梁之材。
"连巴控越知何事":不知此地连通巴、越,究竟是何等盛事,
# 事:一作有。,巴:古国名。
"珠翠沉檀处处堆":只见处处堆满了珍珠翡翠、沉香檀木,尽显奢华。
# 沉檀:沉香与檀香。
"十顷平湖堤柳合":十顷大的平静湖面,被堤岸上的柳树合围,
# 平湖:东湖,在南昌城东,与赣江相通。
"岸秋兰芷绿纤纤":秋天的岸边,兰草和白芷长得纤细嫩绿。
# 兰芷:香草。
"一声明月采莲女":明月下采莲女歌声清越,
"四面朱楼卷画帘":四面朱红色的楼阁纷纷卷起画帘。
"白鹭烟分光的的":烟雾中的白鹭,身上的光泽鲜明耀眼,
# 的的:鲜明的样子。
"微涟风定翠惉惉":微风吹过,湖面涟漪轻泛,待风停下,湖水一片翠绿。
# 惉惉:一作湉湉。水静的样子。徒兼切。
"斜辉更落西山影":夕阳的余晖中,西山的影子愈发斜长地映在湖面,
# 斜辉:夕阳。
"千步虹桥气象兼":那长达千步的虹桥,与周围景致相得益彰,气象万千。
# 虹桥:拱桥。
"控压平江十万家":此地控扼平江,庇护着十万人家,
"秋来江静镜新磨":秋天一到,江面平静得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
"城头晚鼓雷霆后":傍晚城头鼓声响起,好似雷霆过后,
"桥上游人笑语多":桥上的游人们欢声笑语不断。
"日落汀痕千里色":夕阳西下,江边绵延千里都染上余晖,
# 汀:沙洲。
"月当楼午一声歌":月色当空照在楼头时,传来一声清亮的歌声。
"昔年行乐秾桃畔":遥想当年,曾在艳丽桃花旁寻欢作乐,
# 秾:花木繁盛的样子。
"醉与龙沙拣蜀罗":喝得酩酊大醉后,还在沙岸精心挑选蜀地的绫罗。
# 龙沙:沙洲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也是一组写景赞颂诗。通过写钟陵,兼写沈传师、自然风物、个人际遇,既表达了对幕主的赞扬,又暗含着时代忧思。
2. 写作手法
用典:“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借战国虞卿持璧说赵王典故,战国名士虞卿初见赵王即获赐白璧一双,后拜上卿(《史记·范雎传》),喻贤才受赏。杜牧以虞卿自况,借“双璧”暗指沈传师对自己的厚待。“截肪鲜”化用曹丕《与钟繇书》“白如截肪”,形容璧玉如切开的脂肪般莹润,既呼应虞卿受赐之璧,又隐喻自身才华如美玉被珍视。
3. 分段赏析
其一,首联“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以少年意气开篇,追忆往昔拜谒征南将军的英姿。“最少年”凸显诗人年少得志的蓬勃朝气;“虞卿双璧”典出战国虞卿获赠双璧之事,喻指将军对诗人的器重,而“截肪鲜”以白玉切面光润喻才华卓绝,既赞将军识人之明,亦显诗人自许之情。颔联“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转入场景铺陈,以视听交融之笔勾勒钟陵盛世图景。“歌谣千里”写春意融融中百姓安居的祥和,“丝管高台”绘月圆之夜笙歌宴饮的华美。“千里”与“春、月”暗含对往昔治世之景的深切眷恋。颈联“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佩立神仙”聚焦人物群像,对仗工稳而意象丰赡。“玉帐”代指军幕,“罗俊彦”状帐内英才济济;“绛帷”借帷帐喻文苑,“立神仙”以仙姿喻才士风神。文武群贤并立之景,既颂将军麾下人才鼎盛,亦映射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尾联“陆公馀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借古抒怀,卒章显志。“陆公”指西晋名将陆机、陆云,喻将军德泽绵长;“机云在”暗承前文“俊彦”“神仙”,赞其教化遗风未绝。末句“酬恩合执鞭”以谦卑姿态(执鞭驾车)表达报效之志,既显诗人知恩图诚,亦隐含对当代未能延续盛世的怅惘。其二,首联“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以滕王阁春宴开篇,描绘盛大场景。“中春”点明时节,“绮席”写宴席华美;“柘枝蛮鼓”融合胡舞与少数民族鼓乐,“殷晴雷”以雷声喻鼓乐震天,视听交融中展现唐代南昌多元文化交融的繁华气象。颔联“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勾勒立体画卷。“垂楼万幕”写滕王阁高耸入云,帷幔如云幕垂天;“破浪千帆”化静为动,将江船比作冲锋战马,既显赣江航运之盛,又以军事意象暗喻沈传师幕府英杰云集。颈联“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借典抒怀,转折深沉。“未掘双龙”用丰城剑气冲斗牛之典,喻人才埋没之憾;“高悬一榻”化用陈蕃为徐稚悬榻故事,赞沈传师礼贤下士。两典对仗工稳,形成“埋才”与“重才”的强烈对比,流露诗人对才士际遇的反思。尾联“连巴控越知何事,珠翠沈檀处处堆”以地理、物象收束,暗含讽喻。“连巴控越”写南昌扼守巴越要冲,却以“知何事”反问,暗指当局忽视战略价值;“珠翠沉檀”堆叠香料珍宝意象,既记录唐代贵族奢靡风尚,亦隐刺资源虚耗于享乐而非国事。其三,首联“十顷平湖堤柳合,岸秋兰芷绿纤纤”以开湖景开篇,勾勒钟陵东湖的静谧画卷。“十顷平湖”突出湖面辽阔,“堤柳合”写垂柳绵延、绿荫交错的动态,暗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岸秋兰芷”点明秋日时节,兰草白芷纤柔碧绿(“绿纤纤”),以细腻笔触展现植物形态之美,为全诗奠定清雅基调。颔联“一声明月采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由景及人,注入生活气息。“一声明月”巧妙将月色听觉化,采莲女的歌声划破静谧,展现劳动场景的生动;“四面朱楼”以红色楼阁与“卷画帘”的细节,暗示富贵人家的闲适雅趣。两句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对照,声景交融中暗含对往昔繁华的追忆。颈联“白鹭烟分光的的,微涟风定翠惉惉”聚焦微观动态,凸显光影与色彩的碰撞。“白鹭”振翅掠过水雾(“烟分”),羽翼在光下鲜明闪烁(“光的的”);“微涟”描绘风止后涟漪渐平,湖水凝碧如镜(“翠惉惉”)。一动一静间,以“白”与“翠”的色彩对比、光斑与波痕的质感刻画,展现诗人观察之精微。尾联“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斜辉”承接前文光色,夕阳余晖没入西山;“千步虹桥”以夸张笔法写桥梁横跨湖面的壮丽,“气象兼”总括“山影”与“虹桥”交融的雄浑气象。西山斜照与虹桥倒影的虚实交织,暗含盛世风貌难再的怅惘。其四,首联“控压平江十万家,秋来江静镜新磨”以雄浑笔势开篇,勾勒南昌城的地理格局与秋江气象。“控压”二字突显钟陵(今南昌)雄踞赣江要冲、统摄“十万家”的恢弘气势,暗喻其军事重镇地位;“江静镜新磨”以新磨铜镜喻秋水平滑澄澈,既写江面开阔如镜,又暗含时光沉淀后的清明追忆。颔联“城头晚鼓雷霆后,桥上游人笑语多”通过动静对照,展现战时与承平的交融。“城头晚鼓”以“雷霆”喻鼓声震天,回溯幕府军营肃杀之气;“桥上游人笑语”则转写市井喧闹,鼓声余韵中游人谈笑自若,折射晚唐南昌“连巴控越”的商贸繁荣与民生安乐。颈联“日落汀痕千里色,月当楼午一声歌”,“日落汀痕”绘夕阳浸染千里沙岸的暖色调,“月当楼午”写皓月升至楼顶的冷清之境,昼夜交替间暗含盛景易逝的怅惘;“一声歌”以孤音穿透静谧,既呼应前文“丝管高台”(其一)的宴乐记忆,又为尾联抒情伏笔。尾联“昔年行乐秾桃畔,醉与龙沙拣蜀罗”直抒怀旧之思,今昔对比中收束全诗。“秾桃畔”以繁茂桃林忆春时行乐,暗指年少纵情;“醉拣蜀罗”借“龙沙”(赣江沙洲)醉眼拣选蜀锦的细节,既讽喻自身曾沉溺声色,亦隐喻才士对理想(“蜀罗”象征功名)的迷惘。
# 此赋湖上景色、宛成图画,风流俊逸,真是牧之本色。“斜辉”一结,炼句亦奇。
现代葛兆光《唐诗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