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sài
shān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1
shì
cóng
qiān
bēn
zhí
jiāng
zhōng
duàn
lán
héng
qiū
sāi
xióng
shù
jīng
liú
mǎn

译文

西塞山山势耸峭,连绵千里,被浩荡的长江截断。秋天一片雾气横罩着西塞山,愈加显得雄伟,由于山形的阻拦,奔腾汹涌的江水漫上了山脚。

逐句剖析

"势从千里奔":西塞山山势耸峭,连绵千里,

# 千里奔:形容山势连绵起伏。,势:山势。

"直入江中断":被浩荡的长江截断。

# 江中断:形容西塞山与黄公矶,两矶夹江耸立,似乎是长江切断了山脉。

"岚横秋塞雄":秋天一片雾气横罩着西塞山,愈加显得雄伟,

# 秋塞:指秋天的西塞山。,岚:山中雾气。

"地束惊流满":由于山形的阻拦,奔腾汹涌的江水漫上了山脚。

# 地束:西塞等山直入长江,江面变窄,故云“地束”。束:捆缚、捆住;狭窄,指群山相聚而形成的要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塞山》是中唐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疑作于贞元三年(787),诗人自江州入朝途经西塞山时有感而发。诗的主题是描绘西塞山的雄伟壮观。首句“势从千里奔”,展现西塞山山势自千里之外奔腾而来的磅礴气势;“直入江中断”,生动刻画山直插入江、截断江流之态。后两句“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岚横”写山间雾气横绕,凸显西塞山秋日的雄浑;“地束惊流满”则描绘出山对江流的阻束,使江水满溢、惊心动魄。诗人运用夸张与白描,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西塞山的雄伟气势。诗中不见雕琢痕迹,却尽显自然雄浑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西塞山从千里之外奔腾而来,直入江中截断江流的雄伟姿态,以及山间雾气横绕的秋日雄浑景象,还有因山势约束而湍急满溢的江水。通过刻画西塞山的险峻山势和壮阔景致,营造出雄浑、磅礴的意境,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2. 写作手法

夸张:“势从千里奔”中“千里”极言距离远,“奔”字赋予西塞山动态感,夸张地展现出山的磅礴气势。动静结合:“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等写出山的动态气势,“岚横秋塞雄”描绘山间雾气弥漫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使西塞山的形象更立体。烘托:以“岚横秋塞雄”中雾气弥漫的秋日环境烘托西塞山的雄浑壮美;用“地束惊流满”中受山势约束而湍急满溢的江水,侧面烘托西塞山的雄伟险峻。

3. 分段赏析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开头两句“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以磅礴的气势描绘西塞山。诗人用一个“奔”字,赋予西塞山连绵起伏的山峦以动态,仿佛它们从千里之外奔腾而来,展现出雄伟、奔放、飞动之感,让读者如见山峦似波涛奔驰的壮阔画面。而“直入江中断”中的“断”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西塞山直插入长江后戛然而止的态势,凸显出山体的雄伟与险峻,这两句诗生动勾勒出西塞山的磅礴气势,是咏西塞山的千古名句,被《古今地名大辞典》“西塞山”条所引用。“岚横秋塞雄”一句中,“岚”指山中雾气。当秋天来临,雾气横绕在西塞山上,营造出氤氲的气象,进一步增添了西塞山的雄伟之感。“横”字强化了山岚的凝重,使画面更具质感;“秋”字点明时令,在秋高气爽又略带萧索的氛围衬托下,西塞山的雄浑气势得以凸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秋日雄浑之美。“地束惊流满”着重描写西塞山下的江水。“束”字意为束阨,形象地描绘出群山相聚形成的险要隘口。秋天本就是江水上涨的季节,西塞山附近江面变窄形成隘口,江水仿佛受到约束,水流变得浩荡湍急,奔腾咆哮。一个“惊”字,生动地写出了长江水势的汹涌澎湃,让人感受到江水的磅礴力量与震撼气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仅四句二十字,却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从山势、山岚、地形等多个角度,把西塞山的雄姿、地势特点和山下江水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特色鲜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山水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侠客行》

下一篇:唐·赵嘏《经汾阳旧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