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o
jūn

朝代:南北朝作者:薛道衡浏览量:2
běn
liáng
jiā
chōng
xuǎn
jiāo
tíng
méng
shǐ
jìn
gèng
shī
huà
shī
qíng
é
méi
fēi
běn
zhì
chán
bìn
gǎi
zhēn
xíng
zhuān
yóu
qiè
mìng
shǐ
使
jūn
ēn
qīng
zhān
wèi
qiáo
tàn
bié
cháng
ān
chéng
hán
cǎo
宿
zhāo
zhú
zhuǎn
péng
zhēng
què
wàng
guān
shān
jiǒng
qián
zhān
shā
píng
fēng
dài
qiū
yuè
jiā
shēng
máo
qiú
luó
zhān
zhàng
dài
jīn
píng
zhī
lián
liǎn
xiē
xiū
kàn
líng
jìng
míng
chāi
luò
zhōng
yīng
jiě
yíng
yòng
chán
zhòng
jiǎ
yān
shì
míng
jué
𫘝
𫘨
liáo
qiǎng
shí
tǒng
jiǔ
wèi
néng
qīng
xīn
suí
xiāng
duàn
chóu
zhú
sài
yún
shēng
hàn
gōng
yǒu
wèi
shì
máo
tóu
xīng

译文

我本是良家女子,被选入皇宫的椒房殿。未得女史推荐引荐,更因画师的刁难而失势。原本的蛾眉并非天生丽质,秀美的鬓发也被改变了真实模样。只怪我命运浅薄,竟辜负了君王的恩宠。在渭桥边啼哭,泪水沾湿衣襟,感叹着告别了长安城。夜晚依傍着寒草露宿,清晨追逐着飞蓬般漂泊远行。回头望关山阻隔遥远,向前看沙漠一片平坦苍茫。胡地的风裹挟着秋月清冷,胡马嘶鸣夹杂着胡笳的悲声。皮裘换下了往日的绫罗绸缎,毡帐取代了华美的屏风。自知莲花般的容颜已衰谢,羞于再照那明亮的菱花镜。发钗脱落终究会被丢弃,发髻解散也不必再费力缠绕。哪里需要单于的看重,何必借助阏氏的名号。勉强吃着胡地的𫘝𫘨肉,筒中的酒也难以一饮而尽。思乡之心随故乡的方向断绝,愁绪随着边塞的云不断涌起。汉宫若有人将我思念,请抬头看看那旄头星的光芒。

逐句剖析

"我本良家子":我本是良家女子,

"充选入椒庭":被选入皇宫的椒房殿。

"不蒙女史进":未得女史推荐引荐,

"更失画师情":更因画师的刁难而失势。

# 失:乐府作无。

"蛾眉非本质":原本的蛾眉并非天生丽质,

"蝉鬓改真形":秀美的鬓发也被改变了真实模样。

"专由妾命薄":只怪我命运浅薄,

# 薄:文苑云。一作蹇。

"误使君恩轻":竟辜负了君王的恩宠。

"啼沾渭桥路":在渭桥边啼哭,泪水沾湿衣襟,

# 沾:乐府作落。文苑云。一作落。

"叹别长安城":感叹着告别了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夜晚依傍着寒草露宿,

# 夜依:文苑作今夜。乐府同。

"朝逐转蓬征":清晨追逐着飞蓬般漂泊远行。

# 朝逐:文苑云。一作朝朝。乐府作明朝。

"却望关山迥":回头望关山阻隔遥远,

# 迥:一作“逈”。

"前瞻沙漠平":向前看沙漠一片平坦苍茫。

"胡风带秋月":胡地的风裹挟着秋月清冷,

"嘶马杂笳声":胡马嘶鸣夹杂着胡笳的悲声。

"毛裘易罗绮":皮裘换下了往日的绫罗绸缎,

"毡帐代金屏":毡帐取代了华美的屏风。

# 金:文苑作帷。乐府同。

"自知莲脸歇":自知莲花般的容颜已衰谢,

# 歇:光府误作歌。

"羞看菱镜明":羞于再照那明亮的菱花镜。

"钗落终应弃":发钗脱落终究会被丢弃,

"髻解不须萦":发髻解散也不必再费力缠绕。

# 髻:文苑作发。注云。一作髻。

"何用单于重":哪里需要单于的看重,

"讵假阏氏名":何必借助阏氏的名号。

"𫘝𫘨聊强食":勉强吃着胡地的𫘝𫘨肉,

"筒酒未能倾":筒中的酒也难以一饮而尽。

# 筒:文苑作桐。乐府同。

"心随故乡断":思乡之心随故乡的方向断绝,

"愁逐塞云生":愁绪随着边塞的云不断涌起。

"汉宫如有忆":汉宫若有人将我思念,

"为视旄头星":请抬头看看那旄头星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昭君辞》是南北朝诗人薛道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以王昭君的口吻自述,讲述她从汉宫良家女子被选入宫,因未得画师眷顾而未能面圣,最终远嫁匈奴的悲凉经历。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如“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暗喻容颜被扭曲的无奈,“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展现汉宫与胡地的巨大落差。通过环境描写如“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渲染边塞荒凉,烘托昭君的孤独。语言质朴真挚,情感层层递进,从入宫失意到远嫁哀伤,再到思乡愁苦,最终以“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含蓄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作品借古抒怀,既同情昭君命运,也隐喻人才被埋没的普遍悲剧,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末隋初诗人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时官至司隶大夫,后为隋炀帝所害。薛道衡与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词藻华艳,边塞诗雄健。千古名作《昔昔盐》感情真切,体物工致,音律和婉,其中“空梁落燕泥”句为人传诵。另有名作《人日思归》《出塞二首》等。著有《薛道衡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点明昭君出身普通却被选入宫廷的背景。“椒庭”代指宫廷,本应是荣耀之地,却因未被女史推荐、不受画师青睐,埋下命运转折的伏笔。“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进一步强调她被迫改变容貌的无奈,原本自然的眉发被刻意修饰,暗示她在宫中失去本真的生存状态。“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是自我归因的自嘲,将不得宠的原因归于“命薄”,表面认命,实则暗含对君王不察的怨怼。中间八句“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却望关山迥,前瞻沙漠平。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聚焦离乡与途中的艰辛。“啼沾”“叹别”直接刻画昭君离开长安时的悲切,泪水沾湿道路,叹息回荡城墙,画面感强烈。“夜依寒草”“朝逐转蓬”以“寒草”“转蓬”的意象,表现旅途的漂泊无依;“关山迥”“沙漠平”的对比,凸显从长安到匈奴的遥远与荒凉。“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用秋夜的冷风、胡地的明月、马的嘶鸣、胡笳的哀音,共同渲染出苍凉萧瑟的氛围,强化了离乡的孤独感。后六句“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转向胡地生活的孤寂。“毛裘”“毡帐”取代了汉宫的“罗绮”“金屏”,物质生活的落差背后是身份的跌落;“莲脸歇”“羞看镜”则写她因憔悴而羞于面对镜子,暗示内心的痛苦已外化为容颜的衰颓。“钗落”“髻解”的细节,进一步刻画她放弃梳妆、心灰意冷的模样,层层递进地展现胡地生活的煎熬。结尾四句“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𫘝𫘨聊强食,筒酒未能倾。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直抒胸臆与深沉思念。“何用”“讵假”以反问否定匈奴的尊荣,表明她对“单于重”“阏氏名”的漠视;“强食”“未能倾”则通过饮食的勉强,反映内心的抗拒。最动人的是“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将愁绪描写为随塞云飘生的愁云,写尽对故乡的牵挂;末句“为视旄头星”更以浪漫想象收尾,若汉宫思念自己,就看看那颗星吧,将对故乡的眷恋联结,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沈约《和竟陵王游仙诗》

下一篇: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节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