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因歌态咏娇嚬":偶然因她歌唱的姿态和娇媚的愁容,
# 歌态咏娇嚬:一作清唱奏歌频。
"传唱宫中十二春":在宫中传唱了整整十二年。
# 传唱:一作选入。
"却为一声河满子":却因一曲《河满子》,
# 却为:一作绝后。
"下泉须吊旧才人":黄泉之下也需悼念这位旧日的才人。
# 下泉:一作九原。
"武宗皇帝疾笃":唐武宗皇帝病得很重,
"迁便殿":迁到便殿养病。
"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孟才人因为善于唱歌吹笙而得到皇帝宠爱的人,
"密侍其右":默默地侍奉在皇帝身边。
"上目之曰":皇上看着她说:”
"吾当不讳":我即将要去世,
"尔何为哉":你打算怎么办呢?”
"指笙囊泣曰":孟才人指着装笙的袋子哭着说:“
"请以此就缢":请让我用这个来上吊。”
"上悯然":皇上哀怜的看着孟才人。
"复曰":孟才人又说:“
"妾尝艺歌":妾身曾经学习过歌唱,
"愿对上歌一曲":希望能对着皇上唱一首曲子,
"以泄其愤":以此来发泄我内心的悲愤。”
"上以其恳":皇上因为她的恳切,
"许之":答应了她。
"乃歌一声《何满子》":孟才人于是唱了一声《何满子》,
"气亟立殒":声音刚落,立即就死亡了。
"上令医候之":皇上命令太医察看她,
"曰":太医说:“
"脉尚温":脉搏尚且还有温度,
"而肠已绝":但肝肠已经断裂。”
"及帝崩":等到皇帝驾崩的时候,
"柩重不可举":灵柩沉重得抬不起来。
"议者曰":商议的人说:“
"非俟才人乎":是不是需等孟才人的灵柩合葬?”
"爰命其榇":于是就命人把孟才人的棺材抬来。
"榇至乃举":孟才人的棺材到了,皇上的棺材才能抬起来。
"嗟夫":唉呀!
"才人以诚死":孟才人凭着一片赤诚之心而死,
"上以诚命":皇上也以赤诚之心对待她,
"虽古之义诚":即使是古代的道义和忠诚,
"无以过也":也没有能超过这件事的。
"进士高璩登第年宴":进士高璩在考中进士那年的宴会上,
"传于禁伶":从宫廷乐师那里听到流传。
"明年秋":第二年秋天,
"贡士文人多以为之目":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和文人们大多把指这事作为题目来写作。
"大中三年":在大中三年的时候,
"遇高于由拳":在由拳遇到了高璩,
"哀话于余":他对我悲伤地讲述了这件事,
"聊为兴叹":我姑且为此事发出一声感叹。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写孟才人因歌声与舞姿被选入宫,深受恩宠的往事。“偶因”二字点出她入宫的机缘,而“咏娇嚬”则描绘她以歌声与表情打动君王的情景。“传唱宫中十二春”更强调她曾在宫中红极一时,长达十二年之久。这两句既写出孟才人昔日的风光,也暗含命运无常的感慨,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后两句“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笔锋一转,写孟才人因唱《河满子》而触发哀思,最终香消玉殒的悲剧结局。“却为”二字转折有力,突出歌声与命运的关联;“一声河满子”暗用典故,《河满子》是唐代著名哀曲,借曲调哀婉的象征意义,暗示其歌声触动了帝王或宫廷的忌讳,引发悲剧。“下泉须吊旧才人”则化用《诗经·曹风·下泉》的典故,表达后人对孟才人才华早逝的深切惋惜。这两句以简练的笔墨,将个人命运与历史沧桑结合,既叹才人早逝,也暗含对宫廷残酷生活的反思。
上一篇:唐·贾岛《朝饥》
下一篇:唐·刘禹锡《杂曲歌辞·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