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忧国鬓如丝":历经四朝为国忧劳,双鬓已白如银丝,
"龙马精神海鹤姿":龙马般矍铄的精神,海鹤般超逸的风姿。
"天上玉书传诏夜":深夜接到天子的紧急诏书,
"阵前金甲受降时":身着金甲在阵前接受叛军归降。
"曾经庾亮三秋月":曾如庾亮镇守武昌,秋夜登楼朗照三军,
"下尽羊昙两路棋":如羊昙为谢安弈尽残局,承继遗志。
# 两路:一作一局。
"惆怅旧堂扃绿野":怅望绿野堂旧居门扉紧闭,
"夕阳无限鸟飞迟":夕阳无边,归鸟迟迟盘旋。
晚唐诗人
李郢(?~869?),唐代诗人。字楚望,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大中进士,历任淮南、睦州、信州从事,卒于越州从事。他的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等作品。
1. 分段赏析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以“四朝忧国”直述裴度历仕宪、穆、敬、文四朝的忠诚,“鬓如丝”以白发具象化其毕生辛劳。次句“龙马精神”化用《礼记》中“龙马负图”典故,喻其刚健进取。两句虚实相生,既赞功绩,亦叹年华。“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玉书”指皇帝诏书,“传诏夜”凸显裴度受命的紧迫与皇权的倚重;“金甲受降”则浓缩其平淮西、擒吴元济的战功。此联时空跳跃,“天上”与“阵前”、“夜”与“时”形成工对,以简笔勾勒出从决策到决胜的迅捷,暗含对君臣遇合的称扬。“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借东晋庾亮、羊昙典故:庾亮镇武昌时秋月赋诗,喻裴度政治胸襟;羊昙与谢安赌棋赌墅,暗指裴度运筹帷幄之能。“三秋月”与“两路棋”以数字对仗,将抽象品格具象化,既赞其文韬武略,亦隐含对其晚年闲居的惋惜。“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绿野堂”为裴度退隐别墅,“扃”字闭锁意象暗示其政治失意。末句以“夕阳”“迟鸟”作结,借暮景抒怀:既叹裴度晚年不得志,亦隐喻中唐国运衰颓。全联以景结情,含蓄深沉,与首联“忧国”形成情感闭环。
# 美中有刺格。第二联上句叙尊任之隆,下句叙元勋之建,皆应第一联二句。第三联上句亦是应第一句。第四联是刺朝廷不用老臣,下句见唐衰气象。
元范德机《诗学禁脔》
# 如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一首,罗隐《梅花》“吴王醉处十馀里”一首,李郢《上裴普公》“四朝忧国鬓成丝”一首,皆晚唐之绝唱,可与盛唐峥嵘,惟具眼者知之。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前四句颂之,下有惜之之意。
明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大全》
# 周敬曰:庄浑老笔,为晋公写照。周珽曰:中唐雄浑之诗,“建牙吹角”之后,多诵昌黎“南伐旅师”与杨臣源“西河战罢”为佳什,李郢州在晚唐,如“四朝忧国”、“虬须憔悴”二首,读之,未尝不铿铿成盛世之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伟丽可赠晋公。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看他一解四句,非晋公谁敢当者?便欲矫矫平视韩昌黎《平淮西碑》也。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如见冠剑大臣,伟然挺立。
清黄周星《唐诗快》
# 裴晋公是何等样人物?握管时,正不知作何等样言语,始可相称!今读此诗,竟除晋公外,更无人足以当之也者。公以一身辅相四朝,其尊荣可谓至矣,先生偏用一“忧”字,写出三十载文武元老无限苦心;再加“鬓如丝”三字,以显其鞠躬尽瘁,未敢少安,而晋公生平大节,已尽于此。次句疾忙抽笔,再写精神,再写姿言,种种非常人可及。而三、四又独举平蔡一事,见宪宗之倚重晋公,晋公之誓擒元济,君臣相遇,不啻千载一时;如“天上”、“阵前”、“玉书”、“金甲”、“传诏”、“受降”等字,字字郑重,字字光彩,正无愧笔大如椽。“曾经”句,表晋公一片虚怀;“下尽”句,忆自己独被恩私。七、八用“惆怅”二字递下,言今日者,旧堂扃而飞鸟下,其忍再过西州路耶?言外有无数眼泪。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连写六句,当用两句收转。亦恐用笔太直,五六用古人影射过去,一扫板腐之迹,此要法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 晋公后不得于君,故望其归田,玩末二句可见。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末联伤其老于作相,不能在家行乐,惆怅旧堂之长扃而已。似讽其当归。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矞皇典丽。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按切时事(“天上玉书”句下)。美其功(“阵前金甲”句下)。美其度(“曾经庾亮”二句下)。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上一篇:唐·李商隐《曼倩辞》
下一篇:唐·皮日休《习池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