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寺中元夜":江南临水寺庙的中元节夜晚,
"金粟栏边见月娥":在桂花环绕的栏杆旁,望见明月中的嫦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红烛摇曳的光影中,人影绰约如仙子般临近,
"翠鬟光动看人多":女子发髻上珠光闪烁,引来众人驻足观看。
# 看:一作见。
"香飘彩殿凝兰麝":香气飘满彩饰的殿堂,凝结着兰草与麝香的芬芳,
"露绕轻衣杂绮罗":夜露浸湿了轻薄的衣裳,与华美的绸缎交相辉映。
"湘水夜空巫峡远":湘江水流向夜空尽处,巫峡在远方若隐若现,
"不知归路欲如何":不知归途在何方,心中满是迷茫。
晚唐诗人
李郢(?~869?),唐代诗人。字楚望,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大中进士,历任淮南、睦州、信州从事,卒于越州从事。他的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节令诗。全诗生动描绘了江南水寺中元夜的繁华盛景与神秘氛围,通过月下仙姿、烛影人潮、香雾罗衣等意象展现节日热烈,最终以湘水巫峡的苍茫远景抒发了诗人对归途的深切迷茫与人生怅惘。
2. 分段赏析
首联“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开篇点明时间(中元夜)、地点(江南水寺),以“金粟栏”与“月娥”构建节日场景。“金粟”既指栏杆装饰的金色纹样,亦暗喻桂花;“月娥”借月中仙子喻指月亮,倒映水中的月光如仙姿浮现,营造神秘氛围。此联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江南水寺中元夜的基本场景,为全诗定下繁华与仙气交织的基调。颔联“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聚焦人物活动,通过光影对比展现节日盛况。烛光摇曳,人影晃动似仙人翩跹,虚实相生中凸显“仙态近”;女子发饰在烛光下闪烁,围观者熙攘,以动态细节烘托热闹场面。此联以红绿色彩碰撞、光影流动,强化视觉感染力,再现人群簇拥的节庆活力。颈联“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转写嗅觉与触觉体验,铺陈奢华感官细节。“香飘彩殿”意为殿堂弥漫名贵香料(兰麝)的芬芳,“凝”字突出香气浓郁持久;“露绕轻衣”意为夜露浸润轻薄绸衣(绮罗),暗示夜深凉意,“杂”字点出华服交错之景。此联以“香”与“露”勾连富丽环境与自然清冷,明写繁华,暗藏转衰伏笔。尾联“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视野陡然开阔,借苍茫夜景抒迷茫心绪。作者以湘江夜空、巫峡远景,构建浩渺空间,暗喻人生长路;而“不知归路”直抒怅惘,“欲如何”三字以反问收束,将节日喧闹归于个人归宿的寂寥沉思。此联通过地理意象的悠远与“归路”的迷失,完成由外景到内心的情感升华。
上一篇:唐·温庭筠《侠客行》
下一篇:唐·曹邺《碧寻宴上有怀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