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镇周天险":京镇这座军事重镇,四周都是天然的险要地势,
"东南作北关":它作为东南屏障,扼守着通往北方的关口。
"埭横江曲路":横跨江水弯曲处的堤坝,拦截着湍急的水流,
"戍入海中山":戍守的营垒沿着山势延伸,一直没入海边的山峦。
"望越心初切":眺望越国故地,心中的思念首次变得如此急切,
"思秦鬓已斑":思念长安的故园,两鬓却已斑白。
"空怜上林雁":只能空自怜惜那上林苑的大雁,
"朝夕待春还":它们正朝朝暮暮,等待着春天飞回北方。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分段赏析
“京镇周天险,东南作北关。”这两句总写北固山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首句点明京口依托北固山,被长江天险所环绕。次句具体指出它在整个东南地区作为北方门户的关键作用。一个“作”字,简洁有力地强调了北固山作为天然屏障和军事重镇的地位,奠定了全诗雄浑阔大的基调。“埭横江曲路,戍入海中山。”这两句具体描绘北固山附近的江防工事和军事据点。前句写拦水的土坝横亘在蜿蜒曲折的江路上,后句写戍守的堡垒仿佛耸入海边的山峦。两句共同勾勒出此地依山傍水、关隘重重的景象。“望越心初切,思秦鬓已斑。”这两句由景及情,抒发诗人登临远眺时的复杂心境。前句写眺望东南方向,心中刚升起急切之情,“切”字点明情绪强度。后句笔锋一转,想到西北的京城长安,感慨自己鬓发已然斑白。“初切”与“已斑”形成时间与情感上的强烈对比,含蓄深沉地透露出诗人仕途奔波、年华老去、思归京阙的惆怅。“空怜上林雁,朝夕待春还。”这两句以物喻人,含蓄表达诗人期盼回归朝廷的心愿。诗人徒然羡慕上林苑的鸿雁,因为它们还能在朝夕之间等待着春天到来便飞返北方。诗人以候鸟春归的自然现象,委婉寄托了自己渴望像大雁一样适时回归京城、再受重用的政治期盼。“怜”字流露出对自由往返的大雁的羡慕与自身处境不能自主的感伤。
上一篇:唐·清尚《哭僧》
下一篇:唐·高骈《入蜀·万水千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