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泉鸣大壑":春天的泉水在大山谷中鸣响,
# 泉:一作水。
"皓月吐层岑":明亮的月亮从层层山峦中升起。
"岑壑景色佳":山谷和山峦的景色十分优美,
"慰我远游心":慰藉了我这颗远游的心。
"暗芳足幽气":暗处的花草散发着浓郁的幽香,
"惊栖多众音":受惊栖息的鸟儿发出许多声响。
# 栖:一作嘶。
"高兴南山曲":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在南山曲折之处,
# 山:一作女。
"长谣横素琴":放声高歌并横弹着素琴。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宴饮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亭夜饮时所见的春泉、皓月、岑壑等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意向组合:“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运用了意向组合手法。将“春泉”“大壑”“皓月”“层岑”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春夜山谷画面,“春泉鸣大壑”展现出泉水在大壑中流淌发出声响的动态,“皓月吐层岑”描绘出明月从层层山峦间升起的静谧景象,动静结合,构建出独特的岑壑夜景。借景抒情:“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直接点明,美好的岑壑景色慰藉了自己远游的心,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自己作为游子在欣赏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慰藉之情。
3. 分段赏析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开篇描绘了春泉和皓月的壮观景象,以宏大的视角展现出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营造出静谧而壮观的氛围。“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点明景色优美,直接抒发了景色对诗人远游心灵的慰藉之情,体现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和感激。“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通过描写暗处的花草幽香和受惊鸟儿的声响,以动衬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山谷的清幽氛围,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神秘。“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描绘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在南山曲折之处放声高歌、横弹素琴的情景,展现出诗人在自然中的惬意和陶醉,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钟云:静极。谭云:诗中有用一音静者,有用众音静者,其妙难言(“惊栖”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仅四十字而波折甚大,间合甚曲,深心诗力,亦不知世有陈子昂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上一篇:唐·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