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o
wáng
shǔ
zèng
huáng
mén
shì
láng
shàng
guān
gōng
wǎ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宋之问浏览量:1
wéi
mén
jīng
jiù
bān
shì
qián
shū
zhé
yīn
chéng
xiàng
guī
lái
wéi
jié
zhōu
yuán
xiàng
zhǒng
yuè
lǐng
yàn
suí
chē
míng
zhāo
dài
kōng
lián
绿
chē
suí
qīng
suǒ
chén
wǎng
zhāo
jīn
bài
wéi
liǔ
wǎn
xiè
shī
湿
líng
cuò
qióng
quán
shuāng
luán
suì
fēi

译文

韦氏家族彰显前代的德行,班氏家族传承先世的史书事业。被贬谪是因为丞相的缘故,后来又回来担任倢伃这一官职。周原的乌鸦聚集在丞相的坟墓旁,越岭的大雁跟随灵车飞行。在幽冥中辞别了清明的朝代,空自让人惋惜那未完成的《子虚赋》般的才华。绿色的宫车跟随帝子出行,曾在青琐门下辅佐朝廷的机要事务。往昔曾屈就担任朝歌的骑兵,如今却只能在傍晚对着空空的朝堂拜谒。柳河岸边响起凄婉的挽歌,《薤露》的曲调浸湿了灵衣。一旦安葬于九泉之下,双鸾便不再比翼齐飞。

逐句剖析

"韦门旌旧德":韦氏家族彰显前代的德行,

"班氏业前书":班氏家族传承先世的史书事业。

"谪去因丞相":被贬谪是因为丞相的缘故,

"归来为倢伃":后来又回来担任倢伃这一官职。

# 倢伃:一作婕妤。

"周原乌相冢":周原的乌鸦聚集在丞相的坟墓旁,

"越岭雁随车":越岭的大雁跟随灵车飞行。

"冥漠辞昭代":在幽冥中辞别了清明的朝代,

"空怜赋子虚":空自让人惋惜那未完成的《子虚赋》般的才华。

"绿车随帝子":绿色的宫车跟随帝子出行,

"青琐翊宸机":曾在青琐门下辅佐朝廷的机要事务。

"昔枉朝歌骑":往昔曾屈就担任朝歌的骑兵,

"今虚夕拜闱":如今却只能在傍晚对着空空的朝堂拜谒。

"柳河凄挽曲":柳河岸边响起凄婉的挽歌,

# 凄:一作悽。

"薤露湿灵衣":《薤露》的曲调浸湿了灵衣。

"一厝穷泉闭":一旦安葬于九泉之下,

"双鸾遂不飞":双鸾便不再比翼齐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为唐代诗人宋之问所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其中首篇作于神龙三年(707年),押鱼韵,诗中借“班氏业前书”“子虚”等典故,结合“韦门旌旧德”“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倢伃”等意象,勾勒逝者生平轨迹,以“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追思其过往行迹,末句“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深寓哀悼之情。次篇引用“薤露”这一经典悼亡典故,通过“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追忆逝者生前辅佐王室的经历,以“柳河悽挽曲,薤露湿灵衣”渲染丧葬场景的悲凉氛围,结句“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以虚实相生的笔触,将哀婉之情推向极致。两组诗结构工稳谨严,借典用事贴切自然,于沉郁笔触中尽显唐代挽诗“哀而不伤,典丽深婉”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组诗为宋之问于707年(神龙三年)在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为悼念故赵王属官、黄门侍郎上官氏而作。诗中援引“班氏业前书”“子虚”等典故,借“韦门旌旧德”“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倢伃”等意象追思逝者生平,以“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描摹其人生轨迹,于用典与意象交织中寄寓深切缅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悼亡诗。诗歌借“班氏业前书”“子虚”“薤露”等典故,勾勒逝者生平、追思其行迹、渲染丧葬悲凉氛围,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双鸾遂不飞”以“双鸾”比喻逝者与生者,生前如鸾相伴,如今一方逝去,“双鸾”成单,“不飞”喻永隔,形象写出生死离别的哀婉。渲染:“薤露湿灵衣”一句,以“薤露”这一带有哀悼意味的意象,结合“湿灵衣”的具体场景,营造出悲戚的氛围。“薤露”本就常与逝者、丧葬相关联,而露水打湿灵衣的画面,更添凄清之感,两者相融,渲染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对比:“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写上官公生前随侍帝王、参决朝政的庄重仪仗与显赫地位,“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则绘其死后灵前挽歌凄切、灵衣沾露的哀婉场景。两句以“生前荣宠”与“死后哀凉”的场景对照,凸显人生际遇的盛衰变化,强化挽词的悲怆氛围。用典:“班氏业前书”,典出东汉班固继承父亲班彪遗愿,潜心二十余年完成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诗中借此典暗示逝者在文治、著述等方面有类似班固般的建树。“空怜赋子虚”,源自西汉司马相如创作《子虚赋》,此赋文采卓绝,展现其非凡才华,诗里以“赋子虚”赞誉逝者才华出众,却未能施展抱负。“薤露湿灵衣”,《薤露》本为汉代著名挽歌,相传出自田横门客,多用于哀悼逝者,诗中借这一意象,渲染葬礼悲凉,抒发对逝者的深切悼念。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开篇以“韦门”“班氏”两个典故来赞誉上官公家族的荣耀。“韦门”彰显家族往昔的美德,“班氏”则暗示其家族有着如班氏著史般的文化传承,突出上官公出身名门,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和高尚的道德传统。“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此句叙述上官公的仕途起伏。“谪去”与“归来”形成鲜明对比,点明他曾因丞相的缘故而被贬,后来又得以归来并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反映出其命运受政治斗争影响的波折,隐含了官场的风云变幻。“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这里描绘了送别上官公时的景象。“周原”“越岭”点明行程的遥远,“乌相冢”“雁随车”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乌鸦聚集在冢边,大雁跟随灵车,暗示着死亡和离别,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此句进一步抒发对上官公离世的感慨。“冥漠”指阴间,“昭代”指清明的时代,上官公在阴间辞别了这美好的时代,只留下如《子虚赋》般的才华让人空自怜惜,表达出对其才华的赞赏和对其离世的惋惜。第二首“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这两句写上官公生前的荣耀。“绿车”是皇孙所乘之车,“青琐”指宫门,意味着他曾跟随帝子,在宫廷中辅佐帝王处理机要事务,展现出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曾经的辉煌。“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通过“昔”与“今”的对比,回忆上官公过去曾在朝歌任职,虽有才华却可能遭受委屈,如今人已逝去,夜晚的宫廷依旧,却再无他朝拜的身影,突出了世事无常和人生的虚幻。“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描绘出送葬时的凄惨场景。“柳河”边传来凄凉的挽歌,《薤露》的曲调哀伤,露水打湿了灵衣,以哀景写哀情,将悲伤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逝者的沉痛悼念。“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最后两句以沉痛的笔触写上官公被安葬于地下,墓穴关闭,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双鸾”象征着上官公与其伴侣,如今一人离世,双鸾再也无法比翼齐飞,寓意着爱情或伴侣关系的终结,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江亭晚望》

下一篇:唐·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