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浸云根":浩瀚无边的江水浸润着云脚下的深山,
# 云根:此处为“云脚”之意。
"烟岚出远村":烟火雾气从远处的村落飘出。
# 出:一作没。,岚:山中雾气。
"鸟归沙有迹":鸟儿归巢沙滩上留下爪痕,
"帆过浪无痕":帆船驶过江水波浪上没有痕迹。
"望水知柔性":望看江水知道它的柔性,
"看山欲断魂":看看高山让人心神倾倒,无限陶醉。
# 断魂:心神倾倒,无限陶醉。断:一作倦。
"纵情犹未已":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仍未尽兴,
# 已:止,尽。,纵情:放纵性情,亦即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素。
"回马欲黄昏":掉马回归将要到黄昏了。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借江水接云、村落烟雾、鸟归留痕、帆过无迹等景象,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时情感的激动与理性的领悟,以及路过此地短暂流连的情形。
2. 分段赏析
首联“浩渺浸云根,烟岚没远村”,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壮阔又朦胧的画面。江水浩渺无垠,仿佛浸润着云的根部,烟雾朦胧,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浩渺”“烟岚”等词生动渲染出江边景色的悠远与神秘,奠定了诗歌的氛围。颔联“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此联对仗工整,描绘了生动的动态场景。鸟儿归巢,在沙滩上留下足迹;帆船驶过,江面的浪花却很快平复,不留痕迹。一“有迹”一“无痕”,对比鲜明,细腻地捕捉到自然中瞬间的变化,体现出诗人对景物细致的观察力。颈联“望水知柔性,看山欲倦魂”,诗人由景生情。望着柔缓流动的江水,感受到水的温柔品性;凝视连绵的群山,心神仿佛都要为之疲倦。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山水的感受中,借山水表达内心的触动,委婉含蓄。尾联“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尽情欣赏美景,兴致丝毫未减,可回头一看,天色已近黄昏。既展现出诗人对江边景色的陶醉痴迷,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余味悠长。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魅力与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唐·陈元光《落成会咏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