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来极塞":雪从遥远边塞飘来,
# 极:最远处。,迢迢:遥远。
"连阙谓风吹":连接宫阙似被风吹送。
# 谓:一作渭。
"禅客呵金锡":僧人呵着金锡杖,
# 锡:僧人的手杖。,呵:哈气使暖。,禅客:即僧人。
"征人擘冻旗":征人拉直冻硬的军旗。
# 征人:远征边塞的人。
"细填虫穴满":细雪填满虫穴不留空隙,
"重压鹤巢欹":积雪压得鹤巢微微倾斜。
"有影晴飘野":晴天雪影铺满原野,
"无声夜落池":夜晚无声坠入池塘。
"正繁秦甸暖":秦地积雪正盛却气候温暖,
# 秦甸:指秦地。
"渐厚楚宫饥":楚地积雪渐厚百姓却遭饥荒。
# 楚宫:战国时楚国的王宫。
"冻挹分泉涩":凿取冻结的泉水水流艰涩,
# 挹:舀,盛出。
"光凝二阁痴":雪光凝结在楼阁间仿佛凝滞。
"踏遗兰署迹":踏过兰署遗留的雪迹,
# 兰署:秘书省。
"听起石门思":耳畔响起石门处的思绪。
"用表丰年瑞":愿这瑞雪昭示丰年吉兆,
# 瑞:古人认为吉祥之兆。,表:表示,显示。
"无令埽玉墀":切莫清扫宫殿前的玉阶。
# 玉墀:玉石铺砌的台阶。,埽:一作扫。
晚唐诗人
李洞(845?~893?),唐代诗人。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不第,失意后游历蜀地而卒。李洞工于诗歌,极度崇拜贾岛,视之如神,曾铸造贾岛铜像随身携带,并集贾岛及唐代诸贤警句为《诗句图》。其诗风逼近贾岛,多琢炼字句,时人称其新奇俊峭,亦颇讥诮其诗过于僻涩。今传《李洞诗集》。
1. 分段赏析
“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首联以空间视角展开,描绘雪从遥远边塞绵延至宫殿的壮阔景象。“迢迢”强化了雪的遥远与浩渺,“连阙”暗示雪覆盖范围之广,连接人间与天界,暗含自然力量对世俗的笼罩感。“禅客呵金锡,征人擘冻旗”:颔联通过人物对比展现雪中不同境遇。僧人呵气融化金锡上的积雪,征人用力撕开冻硬的军旗,既体现雪天的严寒,又暗含宗教修行者与戍边将士的生存状态差异,反映晚唐社会矛盾。“细填虫穴满,重压鹤巢欹”:颈联以微观视角刻画雪的物理特性。雪细腻填满虫穴,沉重压斜鹤巢,通过“细”与“重”的对比,既展现雪的形态变化,又暗示自然对生物的覆盖与压迫,赋予雪以双重象征意义。“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此联运用视听结合手法。晴日雪影飘荡原野,夜晚落雪无声坠池,以“有影”与“无声”的对照,营造出动静相宜的雪景意境,同时暗示时间流转与自然规律。“正繁秦甸暖,渐厚楚宫饥”:通过地域对比揭示社会不公。秦地因雪繁盛而气候温暖,楚地却因积雪加重陷入饥荒,以“暖”与“饥”的反差,批判晚唐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冻挹分泉涩,光凝二阁痴”:描写雪对人文景观的影响。冻结的泉水汲取困难,雪光凝聚于楼阁似使其凝滞,既写实又隐喻社会僵化,暗含对统治阶层麻木不仁的讽刺。“踏遗兰署迹,听起石门思”:引入历史典故与文人意象。兰署(秘书省)与石门(隐逸之地)的足迹与思绪,将雪景与文人精神活动结合,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疏离感。“用表丰年瑞,无令埽玉墀”:尾联点明咏雪主旨。以“丰年瑞”肯定雪的祥瑞象征,却以“无令扫”的祈使句呼吁保留雪迹,既体现传统祥瑞观念,又暗含对上层社会忽视民生疾苦的委婉批评。
上一篇:唐·吴融《燕雏》
下一篇:唐·戴叔伦《京口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