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得北风急":难怪北风刮得这么猛烈,
# 怪得:难怪。
"前庭如月辉":院子前面明亮得好似月光照耀一般。
# 辉:阳光,这里指月光照射。
"天人宁许巧":天上的仙人难道这么灵巧,
# 许:如此,这样。一作底。,宁:难道。,天人:天上的仙人。
"剪水作花飞":竟然能够把水剪成花,然后散向人间,弄得满天花飞。
唐代诗人
陆畅(?~?),唐代诗人。字达夫,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宪宗元和元年进士,历任秘书丞、江西观察判官、凤翔少尹等职。大和九年参与诛杀郑注,擢为凤翔行军司马。其才思敏捷,诗长于绝句。明胡震亨谓其“贵主催妆句,捷成得誉,观他绝,兼亦兴豪”。著有《陆畅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咏雪的五言绝句,借呼啸的北风、洒满庭院如月光般的雪色等景象,以及“天人剪水作花”的奇思妙想,写出了冬日雪景的纯净皎洁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 写作手法
比喻:“前庭如月辉”以“月辉”喻积雪,借月光的皎洁明亮,不着痕迹地展现出雪色的纯净、雪势的浩大,将雪夜庭院的明亮景象直观呈现;“剪水作花飞”则以“剪水”喻雪花,突破常规想象,将雪花飘落的姿态比作仙人剪裁而成的花瓣,既呼应水遇冷凝雪的自然特性,又赋予雪花灵动的美感,生动描绘出雪花轻盈飘落的动态画面。侧面描写:“怪得北风急”以风势之急,侧面暗示大雪将至,借风的动态为雪景铺垫氛围;“前庭如月晖”不直接写雪,而是以庭院被雪映照得如同月光倾洒般明亮,从视觉效果上侧面展现雪色的洁白与雪量之大,让读者从光影变化中感受雪后的纯净世界。化用:“前庭如月晖”化用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的意境,以“如月晖”喻指前庭积雪的银白光亮,通过将自然景象与光亮物象类比,营造出清冷静谧的视觉效果。想象:“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运用奇特想象,将北风呼啸、前庭如银的雪景想象为天人巧手剪裁水流化作飞花。诗人以“剪水作花”的妙思,把凛冽寒风中的落雪想象成天人匠心独运的创作,既赋予自然现象以神话般的浪漫色彩,又以“花”的意象消解了冬日的肃杀。拟人:“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暗含拟人化想象,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行为特质。诗人设想“天人”如同灵巧的工匠,以“剪水”的动作将水流裁剪成飞花飘落,把北风卷雪的自然景象想象成造物者的匠心之作,用“剪”这一人的动作动词,让抽象的“天人”具有了手工创造的生动性,使落雪的过程仿佛成为一场由造物主主导的艺术创作。
3. 分段赏析
“怪得北风急”,诗人开篇便以“怪得”二字,将内心对天气突变的诧异之情自然流露,仿佛在不经意间道出心中的疑惑。“怪”字凸显出北风来得突然,打破了先前环境的平静,令人始料未及;“急”字则精准地描绘出北风呼啸而过的迅猛态势,短短一个字,风声的凌厉、风力的强劲便跃然纸上。同时,“北风”一词不仅点明风的方向,更暗示气温的骤降,让读者不禁由此联想到寒夜中呼啸不止的风声,以及随之而来的阵阵寒意。诗人从听觉角度切入,仅用五字,就勾勒出一幅寒风凛冽的画面,既为后文雪景的出现做了铺垫,也奠定了全诗充满惊奇与探索的基调,引发读者对后续景象的好奇。“前庭如月辉”,此句中诗人将视线从呼啸的北风转向眼前的庭院。在夜色的笼罩下,庭院中明亮异常,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雪,而是以“如月辉”作比,借助人们熟悉的月光意象,含蓄地展现出积雪的洁白与雪量的充沛。月光的皎洁明亮与雪的纯净无暇相互呼应,庭院中积雪反射出的光芒,竟让人错以为是月光洒落,足见雪色之晶莹、雪势之浩大。这种不直接写雪,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不仅新颖独特,还巧妙地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此外,诗人化用李白“疑是地上霜”的构思,却又另辟蹊径,以全新的视角与表达,赋予诗句别样的韵味,细腻地传达出自己初见雪景时那份惊讶与新奇之感,使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一同感受这雪夜的奇妙。“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面对眼前银装素裹的雪景,诗人展开了充满诗意的想象。“宁许巧”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对自然造化神奇的惊叹与赞美,仿佛在询问:天上的仙人难道真有这般灵巧的技艺?“剪水作花飞”更是神来之笔,诗人将雪花的形态与水的特性相结合,把雪花飘落的景象想象成仙人将水剪裁成花瓣洒向人间。这一比喻看似奇特,实则精妙。水遇冷凝结成雪,雪遇暖又化为水,二者本就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特性,用“剪水作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花轻盈飘落的姿态,同时也暗含了对雪花纯净、美好的赞美。通过这两句诗,诗人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抒发了自己对雪景的喜爱与赞叹之情,为全诗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余韵悠长,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点评
全诗笔致婉曲,先以风急、光满铺陈雪景之奇,再以巧思联想升华自然之美,读来仿佛可见雪花在寒风中轻盈飞舞的纤柔姿态,令人于凛冽寒意中忘却酷冷,唯余对天地造化神妙的惊叹,结句以清丽之境收束,于奇幻想象中透出朦胧的诗意美,堪称咏雪诗作中以巧思胜境的妙笔。
上一篇: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