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千年奈怨何":吴越两国的恩怨历经千年又能如何呢,
# 吴越:春秋吴国、越国的并称,泛指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地区。因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两宫清吹作樵歌":曾经两国宫廷中的清雅乐声如今已变成了樵夫砍柴时的歌声。
# 樵歌:樵夫唱的歌。唐杜甫《刈稻了咏怀》:“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水浒传》第九七回:“乔道清听了这六句樵歌,心中颇觉恍然。”
"姑苏一败云无色":姑苏城一战失败后,连天上的云都失去了光彩,
"范蠡长游水自波":范蠡长久地泛舟漫游,江水依旧独自流淌着波浪。
"霞拂故城疑转旆":晚霞轻拂着古老的城墙,让人恍惚觉得像是军旗在飘动,
"月依荒树想嚬蛾":月光依傍着荒芜的树木,使人不禁想起西施那微微皱眉的愁容。
# 嚬蛾:微皱的眉头。
"行人欲问西施馆":行人想要打听西施馆的位置,
"江鸟寒飞碧草多":只见江鸟在寒冷的天空中飞翔,碧绿的草丛十分繁茂。
晚唐诗人
李远(797?~860?),唐代诗人。字求古,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文宗大和五年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其善棋工诗,情致闲雅,与李商隐、许浑、温庭筠、杜牧等诗人交游。李商隐会昌年间赠李远诗,称其为“求古翁”。其诗辞藻丰美,尤善以色彩之美点染画面,行文有飘逸之气。李远诗赋皆佳,许浑称为“赋拟相如诗似陶”,赋更为时人称道,与许浑并称“浑诗远赋”。著有《李远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这两句诗中“千年”点明时间跨度之长,“奈怨何”表达出对吴越恩怨消散的感慨。“两宫清吹”代表昔日宫廷的高雅文化,“作樵歌”则描绘出如今的世俗景象,二者对比,突出了历史的巨大变迁,营造出一种沧桑感。颔联:“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这两句诗中“姑苏一败”指吴国在姑苏城战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云无色”形象地表现出这场失败带来的震撼,连天空都为之失色。“范蠡长游”体现范蠡在吴越兴亡后的超脱,“水自波”则象征着历史的潮流依旧滚滚向前,不受个人兴衰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沧桑的主题。颈联:“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这两句诗中“霞拂故城”描绘出晚霞轻拂古老城墙的画面,“疑转旆”让人联想到当年战争中的军旗飘动,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月依荒树”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想嚬蛾”则通过想象西施的愁容,将历史人物与眼前景象联系起来,使怀古之情更加深沉。尾联:“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这两句诗中“行人欲问”表现出后人对历史的探寻欲望,“西施馆”作为吴越历史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人们的回忆。“江鸟寒飞”“碧草多”描绘出一幅现实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历史探寻形成对比,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