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i
qiū
q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xiāng
bié
mén
qián
shēng
kuí
hán
chán
guō
tóng
cháng
míng
bēi
bái
shī
湿
yíng
huǒ
qīng
shuāng
líng
kōng
yǎn
luó
mèi
zhǎng
jìn
shí

译文

分别才几天,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严霜将兔丝草枯萎。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逐句剖析

"几日相别离":分别才几天,

"门前生稆葵":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

# 葵:冬苋菜,《广雅》: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稆:一作穞。野生的稻谷。

"寒蝉聒梧桐":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

# 聒:聒噪、吵闹。,寒蝉:蔡邕《月令章句》: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日夕长鸣悲":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

"白露湿萤火":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

"清霜凌兔丝":严霜将兔丝草枯萎。

# 兔丝:蔓草也,多生荒野古道中,蔓延草木之上,有茎而无叶,细者如线,粗者如绳,黄色,子入地而生。初生有根,及缠物而上。其根自断,盖假气而生,亦一异也。

"空掩紫罗袂":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

# 空掩紫罗袂:一作空闺掩罗袂。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长啼无尽时":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代秋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拟代思妇的口吻,抒发秋日相思之情。首句体现离别后度日如年之感,中间通过描写寒蝉、白露、清霜等景物勾起思念忧伤,末句描绘主人公独守空房,将离别悲伤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借景抒情,以景衬情。首句为情感开端,中间写景强化情感,末句直抒胸臆。作品语言平易,感情深挚动人,以细腻笔触展现思妇的哀怨,体现了李白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歌首句写离别后的度日如年之感,接着通过寒蝉、白露、清霜等景物勾起思念忧伤,末句描绘主人公独守空房之景,以思妇的口吻表达了秋日里离别后的悲伤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寒蝉聒噪、白露湿萤、清霜凌兔丝等秋日萧瑟肃杀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凄苦心情,以景寓情,将相思之苦蕴含其中。夸张:首句“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用夸张手法,极言离别时间虽短,却因思念深切而觉漫长,仿佛门前已生出野生的葵菜,突出度日如年之感。对偶:“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白露”与“清霜”相对,“湿”与“凌”相对,“萤火”与“兔丝”相对,对仗工整,细腻地描绘出秋天的凄冷画面。

3. 分段赏析

首句“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以夸张手法,极写主人公在短暂分别后度日如年的感受,借门前生出穞葵的想象,表达出殷切思念之情。第二、三句“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通过对寒蝉、白露、清霜等秋日萧瑟、肃杀、凄冷景物的描写,对仗工整,以景衬情,生动地展现出主人公的凄苦心境,其耳中所闻、眼中所见皆引发思念忧伤。末句“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描绘主人公独守空房,身穿华丽服饰却无人欣赏,只能掩紧衣衫,长久啼哭,与前文“日夕长鸣悲”呼应,将离别后的悲伤渲染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

4. 作品点评

《代秋情》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闺怨诗。此诗以拟代思妇口吻抒发秋日相思之情,诗意浓郁,境界清幽。语言平易却情韵深长,通过寒蝉、白露、清霜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生动地营造出萧瑟、凄冷的氛围,情景交融,将别后的凄凉、寂寞与悲哀之情表现得缠绵、委婉。“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对仗工整,写景如画。“长啼无尽时”等句直抒胸臆,将主人公的悲伤情绪推至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储光羲《刘先生闲居》

下一篇:唐·周贺《冬日山居思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