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yuán
qún
chén
bǎi
yìng
zhì

朝代:唐作者:赵彦昭浏览量:3
diāo
liáng
cái
fēi
gòu
shà
cái
dàn
jiāng
qiān
suì
cháng
fèng
wàn
nián
bēi

译文

我所拥有的器具并不像雕梁画栋般精美华丽,我的才能也并非是能够构建大厦的杰出之材。只是将这象征千年的柏叶,并长久地奉献这象征万年的酒杯。

逐句剖析

"器乏雕梁器":我所拥有的器具并不像雕梁画栋般精美华丽,

# 雕梁: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梁,支撑屋顶的横木。

"材非构厦材":我的才能也并非是能够构建大厦的杰出之材。

"但将千岁叶":只是将这象征千年的柏叶,

# 千岁:跟皇帝同一个家族的男性,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

"常奉万年杯":并长久地奉献这象征万年的酒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是唐代诗人赵彦昭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为宫廷应制题材,围绕元日皇帝赐群臣柏叶展开。开篇诗人自谦非栋梁之才,后借柏叶象征长寿,表达对皇帝的忠诚与祝愿。写作上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先以自谦之语引出下文,再以柏叶寓意传情。前两句自谦铺垫,后两句点明主旨。该诗虽篇幅短小,却巧妙融合自谦与祝愿,以质朴庄重之语,展现宫廷应制诗特色,体现臣子对皇帝的恭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赵彦昭(?~714?),唐代诗人。字奂然,甘州张掖(今属甘肃)人。进士及第后,调南部尉,历任左台监察御史等职。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睿宗时,任宋州刺史,后为吏部侍郎等,封耿国公。赵彦昭少以文辞知名,其格律诗多为应制之作,对仗工整,读之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秋朝木芙蓉》《哭仆射鄂公杨再思》等均有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唐中宗景龙四年正月初一(710年),正值唐中宗李显当政之际。元旦朝会时,中宗按唐代宫廷礼制向群臣颁赐柏叶,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赵彦昭奉旨创作应制诗以纪其事。在唐代文化中,柏叶被视作延年益寿的祥瑞之物,其耐寒常青的特质象征长寿安康。朝廷于元日举行赐柏叶仪式,既延续了民间“元日饮柏叶酒”的祈福习俗,更蕴含深层政治意涵——借柏叶“长青不凋”的意象,寄寓激励臣僚效忠朝廷、共守基业的政治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宫廷应制诗。描绘了在元日皇帝赐群臣柏叶的宫廷场景,诗人开篇以自谦之语“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表明自身才能不足,随后借“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运用柏叶、万年杯等意象,营造庄重且饱含祝愿的氛围,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对皇帝长寿、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祈愿。

2. 写作手法

双关:“千岁叶”和“万年杯”,表面指柏叶和酒杯,深层含义分别象征长寿和皇帝万岁、国家长久。“千岁叶”既指现实中柏叶,又寓意长寿长久;“万年杯”既指实际酒杯,更代表对皇帝长久统治、国家长治久安的祈愿,使诗句语义丰富,深化诗歌主题。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诗人以直白的语言自我贬低,称自己没有足以成为雕梁和构筑大厦的才能,这种自谦之语,既符合臣子在皇帝面前的谦卑姿态,也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引发读者对诗人后续想法的好奇。后两句:“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笔锋一转,诗人表明虽无非凡才能,但愿以柏叶的长寿寓意,长久地向皇帝进奉酒杯,表达出对皇帝的忠诚与美好祝愿,点明诗歌应制主题,升华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嗟哉董生行》

下一篇:唐·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