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风土记》曰":桂林的《风土记》中说:
"独秀山在城西北一百步":独秀山在城的西北方向一百步远的地方。
"直耸五百余尺":它笔直地高耸起来有五百多尺。
"周回一里":环绕一周有一里的距离。
"平地孤拔":在平地上独自挺拔而出。
"下有洞穴":山下有一个洞穴。
"凝垂孔窦":洞穴里凝结下垂着许多孔洞。
"路通山北":道路能通到山的北面。
"旁回百余丈":洞穴旁边曲折回环有一百多丈。
"豁然明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起来。
"宋光禄卿颜延年牧此郡":南朝刘宋时期的光禄卿颜延年曾经治理这个郡。
"常于北石室中读书":常常在山北面的石室内读书。
"遗迹犹存":遗迹现在还存在。
"尝赋诗云云是也":曾经写过诗,说的就是这里的情况。。
"未若独秀者":不如那独秀的山峰,
"嵯峨郭邑开":高耸的山势在城郭间展开。
南朝刘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颜延之(384~456),南朝刘宋文学家。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早年孤贫,好读书,无所不览。晋末曾任主簿、行参军,宋武帝时任太子中舍人,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颜延之与谢灵运均以文采知名,并称“颜谢”,又与鲍照、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文学成就主要在辞赋及散文创作方面。他的诗重雕琢,喜用事,文辞深奥华丽。代表作品有《五君咏》《赭白马赋》。明人辑有《颜光禄集》。
1. 分段赏析
“未若独秀者”一句直抒胸臆,以对比的手法,将独秀山与其他山峰进行比较。“未若”二字直接表明在诗人心中,独秀山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地位,简洁而有力地突出了独秀山卓然不群的特质,奠定了全诗对独秀山赞美歌颂的基调。“嵯峨郭邑开”一句则具体描绘独秀山的形态与气势。“嵯峨”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独秀山高耸巍峨、险峻奇绝的外貌特征,让读者仿佛能直观感受到山峰的雄伟壮观;“郭邑开”三字进一步拓宽了画面的意境,描绘出独秀山矗立在城郭旁,以其雄浑气势为城郭开拓出壮阔景致的画面,赋予独秀山一种主宰城郭周边景致的磅礴力量,既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美,又暗含了诗人对独秀山由衷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