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sǎn

朝代:南北朝作者:颜延之浏览量:2
zhōng
sǎn
ǒu
shì
běn
cān
xiá
rén
xíng
jiě
yàn
xiān
lùn
zhī
níng
shén
liú
xún
shān
qià
yǐn
lún
luán
yǒu
shí
shā
lóng
xìng
shuí
néng
xùn

译文

嵇康与世俗格格不入,原本就像采食云霞的仙人般超凡脱俗。他的躯体虽已解脱,却印证他早已通于仙道,从他的言论中,便能感受到其精神的凝定深邃。嵇康处于世俗之中,见解总与流俗之论相背逆,居于山林,和隐逸之士却能融洽相处。鸾鸟的羽翼有时会被摧残,龙的本性又有谁能驯服。

逐句剖析

"中散不偶世":嵇康与世俗格格不入,

# 不偶世:不能和世俗之人和谐相处。偶,配合,引申为和谐,协调。

"本自餐霞人":原本就像采食云霞的仙人般超凡脱俗。

# 餐霞人:即神仙。据《黄庭经》注说,餐霞是神仙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就是在幻觉中感到日中五色流霞环绕着自己,于是便把日光流霞全吞入口中。

"形解验默仙":他的躯体虽已解脱,却印证他早已通于仙道,

# 验:证实。这句是说,嵇康尸解而去就可以证实他已经默然成仙了。,形解:犹尸解。古代道家认为得了道的人可以遗弃形骸羽化飞升。在晋朝时就有过关于嵇康尸解成仙的传说。

"吐论知凝神":从他的言论中,便能感受到其精神的凝定深邃。

# 凝神:言修养心性达到凝静专一的境界。这句是说,从其《养生论》就可以看到他是深知凝神之理的。,吐论:发表议论,指嵇康写作《养生论》。

"立俗迕流议":嵇康处于世俗之中,见解总与流俗之论相背逆,

# 流议:流俗的议论。,迕:违背。,立俗:置身于世俗之中。

"寻山洽隐沦":居于山林,和隐逸之士却能融洽相处。

# 洽:融洽。

"鸾翮有时铩":鸾鸟的羽翼有时会被摧残,

# 铩:伤残。,鸾翮:鸾鸟的翅膀。

"龙性谁能驯":龙的本性又有谁能驯服。

# 龙性谁能驯:鸾、龙都是借指嵇康,《晋书·嵇康传》说:当时人们都以龙、凤比喻嵇康,说他是“龙章凤姿”。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说,鸾和龙虽然有时受到摧残,但它们的本性却是任何人也不能使之驯服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嵇中散》为南北朝文学家颜延之所作的五言古诗。诗中歌咏魏晋名士嵇康,以“餐霞人”喻其本具超凡脱俗的仙隐气质,“形解验默仙”暗指其虽身死而精神通仙,“吐论知凝神”赞其清谈时凝神聚气的深邃境界。“立俗迕流议”写他因不合世俗成见而遭忌,“寻山洽隐沦”则述其寄情山水的隐逸志趣。末句以“鸾翮铩羽”喻其蒙难,“龙性难驯”凸显其刚直本性不可屈服。全诗既赞嵇康不与流俗为伍的风骨,亦借其命运暗寓诗人自身虽遭顿挫而不肯屈从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刘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颜延之(384~456),南朝刘宋文学家。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早年孤贫,好读书,无所不览。晋末曾任主簿、行参军,宋武帝时任太子中舍人,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颜延之与谢灵运均以文采知名,并称“颜谢”,又与鲍照、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文学成就主要在辞赋及散文创作方面。他的诗重雕琢,喜用事,文辞深奥华丽。代表作品有《五君咏》《赭白马赋》。明人辑有《颜光禄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颜延之性喜饮酒、放达不羁,因不拘小节遭人排挤,从步兵校尉贬为永嘉太守,心怀怨愤,遂作《五君咏》,借古人之事抒发不平。此为《五君咏》中的第二首,歌咏魏晋名士嵇康。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作为曹魏宗室女婿,他对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虽崇尚老庄、谈养生之道,却兼具正义感与反抗精神,曾直言抨击虚伪礼法及趋炎附势之徒,最终为司马昭所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述嵇康的生平遭际与精神品格五言诗,也是一首咏怀诗。借咏嵇康不偶于世、刚直不屈的一生,既颂其超脱世俗的仙隐气质与“龙性难驯”的骨鲠品格,也体现出诗人颜延之自身遭贬后不肯屈从流俗的孤高情怀,抒泄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互文:“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互文,将嵇康比作鸾龙,既以鸾之美、龙之贵象征其才德之高,又以“铩羽”与“难驯”的冲突,强化其与世俗的对立,情感上既含对其遭遇的悲悯,亦寄寓对其风骨的敬仰,使诗意在互文的张力中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开篇便精准勾勒出嵇康与世俗的对立关系。“中散”指嵇康曾担任的中散大夫官职,可他的个性却与官场规则、世俗人情格格不入。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里坦言,想学阮籍不议论他人过错却做不到,直言“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这份直白彻底撕开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标签,面对世俗的潜规则,他宁可坦率地暴露自己的棱角,也不愿圆滑妥协。而“餐霞人”的说法,源于神仙家独特的修炼方法——在幻觉中吞纳日中五色流霞,以此得道成仙。用“餐霞人”形容嵇康,实则是将他比作天生带有超凡气质的“仙人”,暗示他从骨子里就与凡俗之人不同。《晋书》记载嵇康热衷“修养性服食之事”,坚信神仙之境源于自然禀赋,非后天学习可及,这种对自然天赋的推崇,也正契合他“餐霞人”的特质,凸显他遗世独立的精神高度。“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进一步围绕“餐霞人”展开。“形解”即“尸解”,传说中修仙者能遗弃肉体,灵魂羽化飞升。顾恺之的《嵇康赞》记载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故事:有道之士鲍靓的弟子徐宁,半夜听到室内传来美妙琴声,询问后得知是已被杀害的嵇康在弹奏,鲍靓解释嵇康是“迹示终,而实尸解”,通过这个故事,暗示嵇康虽身死,实则已悄然成仙。而“吐论”则聚焦嵇康的《养生论》,这篇专论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之道的著作,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孙绰称嵇康因《养生论》被京师之人视为“神人”,《晋书》也记载他认为通过合理的养生之道,可达安期生、彭祖的长寿境界。“凝神”出自《庄子》,代表精神宁静专一的高深境界,从《养生论》中严谨的论述、对养生之道的深刻见解,便能看出嵇康在精神修养上的深厚功底,他不仅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更将这种追求融入生活与精神世界。“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转换视角,讲述嵇康的处世经历。嵇康骨子里带着桀骜不驯的反叛精神,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深恶痛绝,甚至公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否定传统儒家尊崇的圣贤,这种惊世骇俗的观点,与主流的世俗观念背道而驰。他还当面奚落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丝毫不给权贵面子,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政治漩涡中“玩火”。另一方面,嵇康向往自由隐逸的生活,他曾深入山泽采药,流连忘返,被砍柴人误认作神仙;又与隐士孙登、王烈等人交往密切,在山林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共鸣。这两句展现了他矛盾又统一的人生:身处俗世却不断挑战世俗规则,渴望逃离尘世,在山林隐士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与归属感。“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是对嵇康悲剧命运的有力总结。在《晋书・嵇康传》中,钟会向司马昭进谗言,将嵇康比作“卧龙”,暗示其威胁,最终导致嵇康被杀。颜延之巧妙地用鸾鸟、巨龙比喻嵇康,鸾鸟虽偶尔会被折断翅膀,巨龙有时也会遭遇困境,但它们与生俱来的高傲与自由本性,永远无法被驯服。嵇康就如同这鸾龙,即便面对权贵的迫害、世俗的打压,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依然坚守自我,不愿向黑暗势力低头。这两句诗不仅是对嵇康精神品格的高度赞扬,更是颜延之借古抒怀的体现。颜延之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政治环境同样复杂,他通过赞颂嵇康不屈的本性,隐晦地表达自己不愿屈从世俗、坚守内心原则的人生态度,使咏史与自叙巧妙融合,在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让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咏史范畴,具有更深层的现实意义与情感共鸣。

4. 作品点评

颜延之《五君咏》组诗结构严密且统一。起首二句概述人物核心特质:阮籍韬晦隐沦,嵇康不谐流俗,刘伶寄情于酒,阮咸高材美质,向秀甘心淡泊,皆于首联点明。中四句择史传典型行事,勾勒人物品行,数言即显个性。末二句则借古咏怀,于史论中翻出新意,如“鸾翮”二句既咏嵇康,也表明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态度。组诗结构近于律诗:首联总领,中间四句铺陈,尾联议论寄怀,余韵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萧纲《蜀道难(其二)》

下一篇: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