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xiàn
yǒng
shí
jiǔ
shǒu
·
·
míng

朝代:唐作者:陆希声浏览量:1
èr
yuè
shān
jiā
tiān
bàn
fāng
míng
huá
xiān
chūn
xǐng
jiǔ
bìng
jiān
xiāo
xīn
xuán
zhāi
jiān

译文

二月里山乡正值谷雨时节,半坡茶园的芳香茶芽沾满晶莹露珠,鲜嫩欲滴。春日的困乏、酒后的不适,还有口渴难耐,都靠这新茶消解,赶忙小心摘取新芽,立即煎饮品尝。

逐句剖析

"二月山家谷雨天":二月里山乡正值谷雨时节,

"半坡芳茗露华鲜":半坡茶园的芳香茶芽沾满晶莹露珠,鲜嫩欲滴。

"春醒酒病兼消渴":春日的困乏、酒后的不适,还有口渴难耐,

# 消渴:解除干渴。

"惜取新芽旋摘煎":都靠这新茶消解,赶忙小心摘取新芽,立即煎饮品尝。

# 旋:随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是唐代陆希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同时这也是一首描绘茶事的诗。诗中以清隽的笔触勾勒了早春二月阳羡茶山的秀丽景致:半坡茶树刚抽新芽,一片翠绿,沾着晶莹露珠,散发着幽幽清香。念及新茶有醒酒消渴之效,便赶忙小心采摘,烹煎品尝新味。此诗首句点明时间与地点,勾勒出阳羡茶乡的春日氛围;次句描绘出半坡茶树新芽带露、鲜嫩芬芳的生机;后两句由景及用,直言新茶可解春困、醒酒消渴的实用价值。全诗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展现谷雨时节阳羡茶山的秀丽风光与茶事趣味,将自然之美与生活实用巧妙结合,风格淡雅明快,于简笔勾勒中见诗人对田园风物的细腻观察与闲适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文学家

陆希声(?~895?),唐代文学家。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初为岭南从事,后隐居义兴。僖宗乾符初召为右拾遗,累迁歙州刺史,昭宗时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为太子少师。卒谥文。其博学善属文,通《易》《春秋》《老子》,论著甚多。其诗以七绝为主,《阳羡杂咏》十九首尤为著名。明代杨慎极赞其《梅花坞》诗,以为“乃‘疏影暗香’之先鞭也”。所著颇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颐山诗》1卷、《道德经传》4卷等,均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二月山家谷雨天”一句点明时令与地域特色。“二月”紧扣早春,“谷雨”则既点出节气特征,又暗合茶事传统;“山家”二字质朴自然,勾勒出茶乡人家依傍青山的生活场景。此句以极简的时间与地点交代,为全诗奠定了清新的田园基调,仿佛将读者带入阳羡山谷中烟雨朦胧的茶坡。“半坡芳茗露华鲜”聚焦景物描写。“半坡”状写茶园分布的开阔态势,“芳茗”以芳香指代茶树,暗含嗅觉联想;“露华鲜”三字则精准捕捉春日清晨的细节——新芽上凝结的露珠晶莹剔透,既见茶芽的鲜嫩欲滴,又暗示采摘时辰之早。诗人未直接写采茶人,却通过“露华”的鲜活意象,让人联想到晨露未晞时茶农劳作的身影,于静景中藏着动态的生活气息。“春醒酒病兼消渴”转向茶的实用功能。“春醒”指春日的困乏昏沉,“酒病”谓酒后不适,“消渴”即口渴难耐,诗人以三者并列,全面概括新茶在解酒、提神、止渴方面的多重功效,既体现对茶性的熟稔,也暗含对茶事融入日常生活的认可。此句看似平铺直叙,却将茶的药用价值与春日生活需求紧密结合,使诗歌从单纯的景物描写转向对实用价值的关注,拓宽了诗意的维度。“惜取新芽旋摘煎”以动作收束全诗,凸显对新茶的珍视。“惜取”二字饱含怜爱之情,仿佛将茶芽视为春日的珍贵馈赠;“旋摘煎”则以连续的动词(随即采摘、立即煎饮),刻画迫不及待品尝新茶的急切心态。这一细节既符合“明前茶,贵如金”的品茗传统,也流露诗人对田园生活中微小美好的敏锐捕捉——从采摘到煎饮的瞬间连贯,既是对茶品鲜嫩的追求,更是对当下时光的珍惜。四句诗至此收束,于质朴的语言中见生活情趣,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春日茶事的清新与暖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延让《雪》

下一篇:唐·莫宣卿《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