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xiàn
yǒng
shí
jiǔ
shǒu
·
·
qīng
huī
táng

朝代:唐作者:陆希声浏览量:1
rén
xīn
běn
wèi
ài
máo
yán
cuì
wēi
jìn
zūn
qián
shuí
shì
qiū
shān
hán
shuǐ
yǒu
qīng
huī

译文

山野之人的内心本来就没有世俗的机巧之心,只因喜爱那依傍着青山的茅屋。一整天都在酒杯前,可又有谁是真正的客人呢,秋天的山峦环抱着清澈的湖水,散发出清幽的光辉。

逐句剖析

"野人心地本无机":山野之人的内心本来就没有世俗的机巧之心,

"为爱茅檐倚翠微":只因喜爱那依傍着青山的茅屋。

"尽日尊前谁是客":一整天都在酒杯前,可又有谁是真正的客人呢,

"秋山含水有清辉":秋天的山峦环抱着清澈的湖水,散发出清幽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阳羡杂咏十九首·清辉堂》是唐代陆希声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篇“野人心地本无机”,直接表明诗人心怀如野人般纯净无邪、毫无机巧之心,奠定了全诗淡泊超脱的基调。“为爱茅檐倚翠微”则揭示出诗人因喜爱那茅檐依傍着青山翠影的清幽环境,体现出对自然质朴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尽日尊前谁是客”描绘出整日对着酒樽,却不知还有何人可作陪客的孤独寂寞情境,暗示诗人在世间难觅知音的怅惘。“秋山含水有清辉”以景作结,勾勒出秋山蕴含着水汽且闪耀着清辉的画面,既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优美,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澄澈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因无人共赏美景的落寞。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的心境、居住环境以及饮酒时的情景与秋山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又略带孤寂的复杂情感与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文学家

陆希声(?~895?),唐代文学家。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初为岭南从事,后隐居义兴。僖宗乾符初召为右拾遗,累迁歙州刺史,昭宗时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为太子少师。卒谥文。其博学善属文,通《易》《春秋》《老子》,论著甚多。其诗以七绝为主,《阳羡杂咏》十九首尤为著名。明代杨慎极赞其《梅花坞》诗,以为“乃‘疏影暗香’之先鞭也”。所著颇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颐山诗》1卷、《道德经传》4卷等,均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野人心地本无机”,“野人”一词往往指代隐居山林、远离尘世之人,表明其内心本就纯粹质朴,没有世俗的机巧与算计,开篇便勾勒出一位淡泊名利、心境澄明的隐者形象,奠定了全诗悠然超脱的基调。次句“为爱茅檐倚翠微”,点明缘由,是因为喜爱那茅屋的檐角依傍着青山翠影的美妙意境,才选择栖居于此。“茅檐”体现出生活的简朴,“翠微”描绘出周围山峦的翠绿与清幽,展现出隐居之所的自然美景,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质朴生活的青睐与追求。第三句“尽日尊前谁是客”,描绘出一整天都在酒樽前独饮的场景,发出谁是宾客的疑问,实则暗示在这隐居生活中,鲜有人至,自己多是独自面对时光,在寂寞中却又有着别样的自在,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却又享受孤独的复杂心境。末句“秋山含水有清辉”,将目光聚焦到秋山之上,秋山蕴含着盈盈水汽,在阳光映照下泛出清辉,画面清新而静谧,既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又借秋山的清辉寄托了诗人高洁的志趣与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整首诗借景抒情,生动地展现了隐者的生活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两头纤纤》

下一篇:唐·曹邺《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三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