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朝代:魏晋作者:刘琨浏览量:2
zhāo
guǎng
广
mén
宿
dān
shuǐ
shān
zuǒ
shǒu
wān
fán
ruò
yòu
shǒu
huī
lóng
yuān
zhān
wàng
gōng
què
yǎng
fēi
xuān
ān
cháng
tàn
lèi
xià
liú
quán
cháng
sōng
xià
ān
gāo
yuè
tóu
liè
liè
bēi
fēng
líng
líng
jiàn
shuǐ
liú
huī
shǒu
cháng
xiāng
xiè
gěng
néng
yán
yún
wèi
jié
guī
niǎo
wèi
xuán
jiā
yuǎn
ān
zhī
cún
wáng
kāng
kǎi
qióng
lín
zhōng
bào
cuī
cáng
鹿
yóu
qián
yuán
hóu
liáng
jìn
wēi
jué
ān
shí
lǎn
pèi
mìng
yín
xiào
jué
yán
zhōng
jūn
dào
wēi
yǒu
qióng
wéi
qiān
zài
xiōng
tíng
zhōng
xìn
fǎn
huò
zuì
hàn
jiàn
míng
jìng
bēi
qiě
cháng
zhì
chóng
chén
chóng
chén
lìng
xīn
shāng

译文

清晨由广莫门出发,晚间投宿在丹水山。左手拉着繁弱大弓,右手挥动龙渊宝剑。回过头望一望宫阙,俯身驾车飞奔向前。按着马鞍长长叹息,伤心的泪儿像流泉。长松下拴着马儿,在高山颠卸下马鞍。凛烈的悲风不住吹,泠泠的涧水流不断。挥一挥手儿长相辞,悲泣哽咽不能再言。浮云飘来为我集结,归鸟飞来为我盘旋。离家的日子已长远,怎知生存还是死还?在荒林中慷慨悲歌,抱着双膝独自感伤。麋鹿在我面前游转,猿猴在我的身旁戏弄玩耍。钱财粮食已经用光,薇蕨已老岂能当粮?拉马缰命随从前行,在悬崖险径中吟唱。君子之道已经衰微,孔子也有穷困时光。昔日李陵错过约期,流落匈奴做了大将。忠信之人反而获罪,汉武皇帝不能原谅。我欲奏完这首歌曲,此曲悲伤而且太长。放置一旁不再陈述,若再陈述令人心伤!

逐句剖析

"朝发广莫门":清晨由广莫门出发,

# 广莫门:晋洛阳城北门。汉时洛阳城北有二门,一曰毂门,一日曰门。晋时改毂门为广莫门。

"暮宿丹水山":晚间投宿在丹水山。

# 丹水山:即丹朱岭,在今山西高平县北,丹水发源于此。丹水由此向东南流入晋城县界,又南入河南省、经沁阳县入沁水,是为大丹河。

"左手弯繁弱":左手拉着繁弱大弓,

# 繁弱:古良弓名。

"右手挥龙渊":右手挥动龙渊宝剑。

# 龙渊:古宝剑名。

"顾瞻望宫阙":回过头望一望宫阙,

# 宫阙:指城郭。阙,宫门前的望楼。,顾瞻:回头望。

"俯仰御飞轩":俯身驾车飞奔向前。

# 飞轩:飞奔的车子。,御:驾御。

"据鞍长叹息":按着马鞍长长叹息,

# 据鞍:按着马鞍。

"泪下如流泉":伤心的泪儿像流泉。

"系马长松下":长松下拴着马儿,

"发鞍高岳头":在高山颠卸下马鞍。

# 发鞍:卸下马鞍。

"烈烈悲风起":凛烈的悲风不住吹,

# 烈烈:风的威力。

"泠泠涧水流":泠泠的涧水流不断。

# 泠泠:流水声。

"挥手长相谢":挥一挥手儿长相辞,

# 谢:辞别。

"哽咽不能言":悲泣哽咽不能再言。

# 哽咽:过分悲泣至于声气结塞。

"浮云为我结":浮云飘来为我集结,

# 结:集结。

"归鸟为我旋":归鸟飞来为我盘旋。

# 旋:盘旋。,归鸟:一作“飞鸟”。

"去家日已远":离家的日子已长远,

# 去家:离开家。

"安知存与亡":怎知生存还是死还?

"慷慨穷林中":在荒林中慷慨悲歌,

# 慷慨:即慷慨悲歌。

"抱膝独摧藏":抱着双膝独自感伤。

# 摧藏:凄怆,伤心感叹的样子。

"麋鹿游我前":麋鹿在我面前游转,

"猿猴戏我侧":猿猴在我的身旁戏弄玩耍。

"资粮既乏尽":钱财粮食已经用光,

# 资:钱。

"薇蕨安可食":薇蕨已老岂能当粮?

# 薇蕨:一种野菜,嫩时可食。

"揽辔命徒侣":拉马缰命随从前行,

# 徒侣:指随从。,揽辔:拉住马缰。

"吟啸绝岩中":在悬崖险径中吟唱。

# 绝岩:绝壁。,吟啸:即吟诵。

"君子道微矣":君子之道已经衰微,

# 微:衰微。

"夫子固有穷":孔子也有穷困时光。

# 固:一本作“故”。,夫子:指孔子。

"惟昔李骞期":昔日李陵错过约期,

# 骞期:骞(qiān):通“愆”字。愆期:错过约定期。指汉李陵在武帝天汉二年(前99),率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匈奴八万士兵围击李陵。李陵战败,并投降匈奴。汉武帝因此杀了李陵全家。,李:指李陵。

"寄在匈奴庭":流落匈奴做了大将。

# 寄:暂住。

"忠信反获罪":忠信之人反而获罪,

"汉武不见明":汉武皇帝不能原谅。

# 不见明:不被谅解。

"我欲竟此曲":我欲奏完这首歌曲,

# 竟:奏完。

"此曲悲且长":此曲悲伤而且太长。

"弃置勿重陈":放置一旁不再陈述,

# 重陈:再次陈述。

"重陈令心伤":若再陈述令人心伤!

# 重陈:再次陈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扶风歌》是西晋诗人刘琨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于作者赴任并州刺史途中,通过纪行述怀,展现了战乱年代的动荡局势与个人的家国情怀。前半部分叙写急赴国难的行军历程,既见诗人的戎马壮志,又含对故都的眷恋与前途的忧思;后半部分描绘萧瑟环境与民生疾苦,借自然景象的凄凉烘托内心的孤寂悲怆,隐含对自身孤军奋战的隐忧。全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个人离愁与时代悲怆紧密结合,语言质朴简练,风格悲壮沉郁,抒发了乱世中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与命运无常的悲怆感,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兼具现实深度与个人气韵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诗人

刘琨(270?~317?),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县)人。少时与祖逖为友,夜半闻鸡起舞。曾任并州刺史、大将军等职,长期坚守并州,与刘聪、石勒抗衡,后被段匹䃅所害。刘琨的作品多描绘塞外战乱,格调悲凉雄浑,慷慨激昂,抒写壮志未酬悲愤感情,被刘勰称为“雅壮而多风”。其气骨、风神有类于建安。主要作品有《扶风歌》《胡姬年十五》《重赠卢谌》等。有辑本《刘越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首乱世忧怀的行旅诗,记录了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永嘉元年(307年)赴任途中的生命体验。诗人奉命镇守晋阳,自洛阳启程后遭遇胡骑截杀、山路断绝的险境,沿途招募溃散军民,以孤军对抗胡羯势力。全篇贯穿着征途实况与时局反思,在苍茫天地间,既抒发着漂泊孤愤,更以李陵典故暗喻忠良蒙冤的悲怆,展现了中原士人忠君报国的精神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歌以行军征战为脉络,通过“弯繁弱”“挥龙渊”等动作描写与“麋鹿游前”“猿猴戏侧”的荒芜意象,展现将士深入险境的孤勇。全篇借李陵典故暗喻忠而被谤的悲怆,在“浮云结”“归鸟旋”的苍凉意境中,抒发了西晋乱世里志士报国无门的沉痛与坚守气节的孤傲。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刘琨《扶风歌》中的三句诗均借景抒情,“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以悲风、涧水等凄凉之景,渲染荒寂险恶氛围,烘托征途孤寂愁苦;“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赋予浮云、归鸟以人的情感,强化对京都的眷恋与前途忧虑;“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借野兽的自在,反衬诗人的孤独无依与征途中的凄凉悲苦。三句诗分别从环境氛围、情感投射、对比的角度,将景物与个人情感深度融合,生动展现诗人复杂悲怆的心境与艰难处境。拟人:“为我结”“为我旋”将浮云、归鸟拟人化。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内心充满悲痛与不舍,天上的浮云仿佛懂得诗人的心情,为之凝聚不动,归巢的鸟儿也好像被诗人的情绪感染,围绕着他盘旋,不愿离去。通过这种拟人手法,诗人赋予了浮云和归鸟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仿佛它们也在为诗人的离别而悲伤,不舍得诗人离开。这样写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充满情感的画面,更强化了诗人对京都的眷恋以及对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用典:“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化用孔子在陈绝粮典故。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断粮受困,弟子质疑,孔子以“君子固穷”明志。刘琨借此表明自己赴任并州虽处境艰难,仍坚守君子操守,也暗叹世道衰微。“惟昔李愆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借用李陵典故。李陵率五千步兵战匈奴,因寡不敌众、后援不至而降,反被汉武帝误解灭族。刘琨以李陵自况,担忧自己孤军抗敌却不被朝廷信任,抒发前途忧虑。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作者采用乐府旧题写作,充分反映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慷慨悲凉。《文选》李善注,这首诗以四句为一解,合九解成一篇。第一解:开篇“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勾勒出诗人从清晨到傍晚的漂泊行程,呈现赶路的旅人形象;“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则刻画其手持良弓宝剑的英武姿态,塑造出装备精良的战士形象。“朝”“暮”对举,简练交代时间推移;“弯”“挥”两个动词精准有力,使持兵器的动作极具动态感,语言平实中见生动。前句以白描叙述行程,后句通过细节突出人物形象,二者结合为后文情感转折铺垫。既展现旅途奔波,又暗示内心复杂情绪,隐含离乡远行的基调与旅途的艰辛。第二解:“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描绘诗人回望宫阙、驾驭车马的动作,尽显对都城的眷恋;“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则刻画其倚鞍长叹、泪如泉涌的悲伤模样,突出内心痛苦。“顾瞻”“俯仰”细腻呈现动作,“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直白描述状态,“流泉”比喻强化悲伤的画面感,语言质朴却感染力强。前句以动作传递不舍,后句直抒胸臆,夸张的神态描写将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离开京城的悲戚,为全诗奠定哀伤基调,情感从眷恋转向直接的悲痛。第三解:“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写诗人在山林间解鞍系马,呈现羁旅中的孤寂场景;“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描绘悲风呼啸、涧水泠泠的自然景象,强化旅人内心的悲凉。“系马”“发鞍”动作简洁,“长松”“高岳”点明环境;“烈烈”“泠泠”叠词摹声,增强画面感与韵律感,使风声水流如在耳畔。前句以环境与动作营造孤寂氛围,后句借景抒情,以自然之声烘托内心情绪。表现旅途暂歇的孤独,通过自然景物进一步烘托凄苦哀伤,为情感深化做铺垫。第四解:“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刻画诗人与亲友挥手告别、哽咽难言的模样,尽显离别悲痛;“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写浮云凝聚、归鸟盘旋,赋予景物情感,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哀伤。“挥手”“哽咽”直白展现动作神态,“不能言”更显悲痛之深;“结”“旋”二字使景物有人的情状,平实叙述中见巧思。前句细节描写直击人心,后句运用拟人手法,让景物强化诗人的悲痛情绪。抒发与亲友诀别的深切悲痛,借景物“不舍”婉转表达离乡的哀伤与前路迷茫的悲愁。第五解:“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以自问塑造出离家遥远、担忧存亡的游子形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描绘其在荒林独自悲苦、抱膝伤怀的模样,尽显孤独无助。“安知”以疑问语气直白展现内心忧虑,口语化表达真实迫切;后句“抱膝独摧藏”简洁刻画动作,突出内心痛苦。前句内心独白式自问,后句通过动作描写深化情感,层层渲染孤独氛围。表现远离家乡后对自身命运的深切忧虑,孤独之感愈发浓烈,情感沉重。第六解:“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写麋鹿、猿猴在身边活动,突显身处荒林的孤寂;“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则呈现缺粮少食、困窘不堪的旅人形象,直陈生存困境。前句以动物活动侧面烘托环境荒僻,后句以问句形式直白展现困境,语言平实如话,却见生存艰难。前句环境描写强化孤独,后句直抒困境,二者结合凸显处境窘迫。进一步渲染旅途的艰难与孤独,为后续情感升华蓄势。第七解:“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刻画诗人在绝境中振作,于山岩间呼喊、引领同伴的模样;“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借古贤自比,塑造出坚守道义却身处困境的形象。“揽辔”“吟啸”动作描写展现试图振作之态,后句用典含蓄表达坚守道义却遇穷境的感慨,语言质朴中见深沉。前句动作描写显精神,后句运用典故,以古贤境遇类比自身,借古抒怀。表达在困境中坚守道义的精神,同时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感慨。第八解:李陵典故,塑造出一个忠信却蒙冤的形象,自比含冤不白的处境,情感沉郁。以叙述性语言讲述李陵故事,“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直白点明其遭遇,语言简洁却蕴含强烈悲愤。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类比自身,含蓄表达现实中的悲愤与冤屈。通过李陵的故事,抒发自己坚守忠信却遭受不公的强烈悲愤,情感激烈。第九解:刻画试图唱完此曲却因“悲且长”而放弃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尽显无奈与悲痛。“悲且长”概括曲中情感,“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直白表达不愿再述的痛苦,语言直白如诉。直抒胸臆,以对乐曲的态度收束全诗,将无奈与哀伤推向极点。表达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极度悲痛,全诗在这种沉重的哀伤中结束,余韵凄凉。

4. 作品点评

《扶风歌》以沉郁雄浑之笔,勾勒出一幅烽火乱世的慷慨长卷。诗歌在苍凉的韵律中奔涌着赤诚热血,作者以凝练遒劲的笔触,将拳拳报国之心镌刻于字里行间。诗篇以细腻笔触塑造出立体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同时,作品如一面历史的明镜,映照出山河破碎、朝纲倾颓、灾荒遍野的动荡时局,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时代印记。其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历经千年岁月的淘洗,至今仍能引发读者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堪称建安风骨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金元好问《遗山集》

# 忠义之气,自然形见,非有意于诗也。杜子美以此为根本。

元陈绎曾《诗谱》

# 调甚轻逸,浅语中风致却浓。盖以兴趣运思,正是乐府佳境。又云:“忠信反获罪”此四语却粗劲,是太尉本色。

明孙矿《文选集评》

# 英雄失路,满衷悲愤,即是佳诗。随笔倾吐,如金笳成器,木檀商声,顺风而吹,嘹飘凄戾,足使枥马仰喷,城乌俯咽。又曰:乐府每四句一解,凡九解。酸楚淋漓,亦复不知所云。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过江以还,越石悲壮,景纯超逸,足称后劲。又云:英雄失路,万绪悲凉,故其诗随笔倾吐,哀音无次。读者乌得于语句间求之。又曰:悲凉酸楚,亦复不知所云。

清沈德潜《古诗源》

# 志在勤王,常吐伤乱之言。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 刘公干、左太冲诗壮而不悲,王仲宣、潘安仁悲而不壮。兼悲壮者,其惟刘越石乎?

清刘熙载《艺概》

# 刘桢浅狭阗寂之作,未能以敌三曹,惟越石气盖一世,始与曹公苍茫相敌也。

清陈沆《诗比兴笺》

# 苍苍莽莽,一气直达,即此便不可及,更不必问字句工拙。又云:气猛神王,意概不凡,作者一生气象,于此亦可见一斑。

清成书《古诗存》

# “维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刘琨此语,足为李陵、司马迁吐气。较桓伊之曲,尤见悲忱。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

# 困于逆乱,摅畅幽愤,故其诗哀怨,颇似仲宣《从军》、《七哀诗》。

近代陈延杰《诗品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孙楚《太仆座上诗》

下一篇:魏晋·曹丕《令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