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朝代:魏晋作者:刘琨浏览量:2
nán
shān
shí
wéi
wéi
sōng
bǎi
shàng
zhī
qīng
yún
zhōng
xīn
shí
shù
wéi
luò
yáng
zhōng
liáng
sōng
shù
qiè
bēi
jié
shì
sōng
sōng
shù
dōng
西
cuī
zuò
lún
chē
zài
zhì
luò
yáng
gōng
guān
zhě
tàn
wèn
shì
shān
cái
shuí
néng
lòu
gōng
shū
bān
bèi
zhī
yòng
dān
xūn
yòng
xiāng
běn
nán
shān
sōng
jīn
wéi
gōng
diàn
殿
liáng

译文

南山山石高耸险峻,松柏茂密成林。树梢轻拂青云,树干足有十围粗壮。洛阳城中采伐栋梁,松树暗自悲伤。斧锯砍伐这松树,松树在风中摧折摇晃。特制四轮大车,将松木运往洛阳宫墙。围观者无不赞叹,询问这是哪座山的木材。谁能雕刻出这样的杰作,唯有鲁班和公输班。涂上红色漆料,薰染苏合香囊。原本生长在南山的松树,如今成了宫殿的栋梁。

逐句剖析

"南山石嵬嵬":南山山石高耸险峻,

# 嵬嵬:高耸貌。嵬,高大。

"松柏何离离":松柏茂密成林。

# 离离:离开貌。浓密貌。盛多貌。清晰貌;分明貌。隐约貌。,何:何其,多么。,松柏:松树和柏树。

"上枝拂青云":树梢轻拂青云,

# 青云:青天白云。青色的云。指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拂:拭,掸去。轻轻擦过。,上枝:枝头上面的树枝。

"中心十数围":树干足有十围粗壮。

# 围:量词,两臂合拢的长度。,十数: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

"洛阳发中梁":洛阳城中采伐栋梁,

# 中梁:屋的正梁。,发:派遣。派发。

"松树窃自悲":松树暗自悲伤。

# 自悲:自己悲伤。,窃:私自,暗中。偷偷地。

"斧锯截是松":斧锯砍伐这松树,

# 是松:这棵松树。是,这,此。,截:截伐。截断。

"松树东西摧":松树在风中摧折摇晃。

"特作四轮车":特制四轮大车,

"载至洛阳宫":将松木运往洛阳宫墙。

# 载至:装载到。

"观者莫不叹":围观者无不赞叹,

# 莫:没有。,观者:观看的人。

"问是何山材":询问这是哪座山的木材。

# 材:木材。,何山:哪个山上。

"谁能刻镂此":谁能雕刻出这样的杰作,

# 刻镂:雕刻镂空。

"公输与鲁班":唯有鲁班和公输班。

# 鲁班: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传为春秋时鲁国人,姓公输,名班,技艺超绝,多有发明,后世被尊为建筑工匠的祖师。,公输:复姓。春秋时有公输班。或称鲁班,为鲁国巧匠。班,或作“般”、“盘”。

"被之用丹漆":涂上红色漆料,

# 丹漆:朱红色的漆。,被:覆盖。

"熏用苏合香":薰染苏合香囊。

# 苏合香:金缕梅科乔木。原产小亚细亚。树脂称“苏合香”,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熏:熏香。

"本自南山松":原本生长在南山的松树,

"今为宫殿梁":如今成了宫殿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扶风歌》是西晋诗人刘琨创作的乐府诗作。全诗以南山松树被砍伐后运到洛阳加工成宫殿梁材的过程为依托,暗喻自然与人为干预之间的冲突。像“松柏何离离”“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等诗句,运用比兴手法展现了生命际遇的变化,同时在叙事里融入了对物象命运的双重思考。诗中“绽”等字的含义考证,反映出乐府诗的语言风格;其关注底层生活的叙事特点,也是汉乐府民歌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诗人

刘琨(270?~317?),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县)人。少时与祖逖为友,夜半闻鸡起舞。曾任并州刺史、大将军等职,长期坚守并州,与刘聪、石勒抗衡,后被段匹䃅所害。刘琨的作品多描绘塞外战乱,格调悲凉雄浑,慷慨激昂,抒写壮志未酬悲愤感情,被刘勰称为“雅壮而多风”。其气骨、风神有类于建安。主要作品有《扶风歌》《胡姬年十五》《重赠卢谌》等。有辑本《刘越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围绕南山松树的遭遇展开叙述,借南山松树被砍伐后运到洛阳加工为宫殿梁材的过程,隐喻自然与人为干预的冲突。运用比兴手法展现生命际遇的变化,同时在叙事里融入了对物象命运的双重思考。

2. 写作手法

比兴:“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以南山高峻、松柏繁茂起兴,描绘松树生长的自然状态;“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直点松树从南山野生到成为宫殿栋梁的际遇。借松树从自在生长到被砍伐雕琢的变迁,比喻生命在外界力量作用下的命运流转,兴中带比,暗含对际遇无常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两句是描写南山的远景。“嵬嵬”生动地描绘出南山山石高耸险峻的样子,奠定了一种宏大的背景基调。“离离”则形象展现出松柏生长繁茂、错落有致的状态,描绘出一幅自然而壮阔的画面,为后文松树的遭遇埋下伏笔。“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两句是对松柏的特写。“拂青云”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松柏上枝的高耸,仿佛直插云霄,展现其蓬勃的气势与高大的形态;“十数围”则从树干的粗壮程度入手,强调其粗壮有力,二者结合,展现出这棵松柏作为栋梁之材的不凡资质。“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松树赋予情感。“发中梁”点明洛阳需要中梁,暗示着松树即将面临被砍伐的命运;“窃自悲”让松树仿佛有了人类的情感,预感到自己悲惨的未来而暗自悲伤,使诗歌充满了悲剧色彩。“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两句直接描写松树被砍伐的场景。“斧锯截”简洁而残酷地展现出工具对松树的破坏,“东西摧”则形象描绘出松树被砍倒时轰然倒下、枝干四散的画面,突出了砍伐过程的暴力与无情,让读者感受到松树命运的凄惨。“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两句叙述松树被砍伐后的去向。“特作”强调了对运输工具的特殊制作,以显示对这棵松树的重视;“载至洛阳宫”则点明了松树最终的归宿,从南山的自然生长之地到洛阳宫廷,暗示其命运的巨大转变。“观者莫不欢,问是何山材”两句描绘众人见到松树时的反应。“莫不欢”突出了观者看到这棵松树时的欣喜之情,侧面反映出松树作为建筑材料的珍贵;“问是何山材”则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发读者对松树来历的关注,也暗示了松树在人们眼中只是一种可利用的材料。“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两句借用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来凸显松树的价值。以公输和鲁班来设问,意思是只有他们这样的巧匠才能雕刻这棵松树,既说明了松树材质的优良值得精心雕琢,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这棵松树的珍视与赞叹。“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两句描写对松树的加工装饰。“被之用丹漆”表明用红色的漆来装饰松树,使其外观更加美观;“薰用苏合香”则通过使用苏合香来熏染,赋予松树香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展现出对松树的精心打造,突出其被当作珍贵物品对待。“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两句总结松树的命运。“本自”强调了松树原本生长的地方,“今为”则对比出现在的用途,形成强烈的反差。从南山自由生长的松树,到成为宫殿的梁,看似华丽的转变,实则暗含着松树失去自由、命运被他人掌控的悲哀,也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种命运转变的感慨与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

下一篇:魏晋·曹植《对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