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zhēn

朝代:唐作者:王缙浏览量:1
wén
dào
huáng
jīn
réng
kāi
bái
tián
zhì
shān
shí
zhòu
lǐng
chū
fēi
quán
měng
tóng
sān
jìng
chóu
yuán
xué
chán
mǎi
xiāng
rán
绿
guì
huǒ
dǎo
hóng
lián
cǎo
yáo
xiá
shàng
sōng
shēng
fàn
yuè
biān
shān
qióng
bǎi
èr
shì
jiè
jiē
sān
qiān
fàn
liáo
píng
shì
wáng
chéng
suì
miǎo
rán
líng
cái
chū
shù
wèi
shuǐ
lián
tiān
yuǎn
xiàn
fēn
zhū
guō
cūn
bái
yān
wàng
yún
shèng
zhǔ
qún
xián
huàn
cán
shī
zhōng
shēn
shàng
xuán
shuí
zhī
cǎo
ān
céng
bǎi
liáng
piān

译文

听闻此地是黄金般的胜地,还开辟出了如白玉般的田地。仿佛能掷移大山、搬动巨石,念动咒语便使山岭涌出飞泉。凶猛的老虎与修行者共享三条小径,忧愁的猿猴也学起了四禅之境。买来香料点燃绿桂,讨要火种时踏过红莲。草色在霞光中摇曳,松涛声在月光下荡漾。山河险固,关隘众多,世界广阔,连接着三千大千世界。姑且眺望梵宇佛寺,王城便显得渺远难见。刚走出灞陵的树林,渭水就仿佛要与天相接。远处的县城划分出各个城郭,孤零零的村落升起袅袅白烟。仰望云彩思念圣明的君主,拨开雾气仿佛看到群贤隐匿其中。官职卑微惭愧自己无所作为,一辈子打算崇尚玄理。有谁能知道这悟真寺中的僧人,曾经参与创作过《柏梁篇》。

逐句剖析

"闻道黄金地":听闻此地是黄金般的胜地,

"仍开白玉田":还开辟出了如白玉般的田地。

# 开:一作“依”。

"掷山移巨石":仿佛能掷移大山、搬动巨石,

# 掷:投置。

"咒岭出飞泉":念动咒语便使山岭涌出飞泉。

"猛虎同三径":凶猛的老虎与修行者共享三条小径,

# 三径:庭园间小路。

"愁猿学四禅":忧愁的猿猴也学起了四禅之境。

"买香然绿桂":买来香料点燃绿桂,

"乞火蹈红莲":讨要火种时踏过红莲。

# 红:一作“青”。,蹈:一作“踏”。

"草色摇霞上":草色在霞光中摇曳,

# 上:一作“起”。

"松声泛月边":松涛声在月光下荡漾。

# 泛:弥漫。一作汎。

"山河穷百二":山河险固,关隘众多,

"世界接三千":世界广阔,连接着三千大千世界。

# 接:一作“满”。

"梵宇聊凭视":姑且眺望梵宇佛寺,

# 凭视:一作平览。,聊:且。,梵宇:佛寺。

"王城遂渺然":王城便显得渺远难见。

# 王城:指长安。

"灞陵才出树":刚走出灞陵的树林,

"渭水欲连天":渭水就仿佛要与天相接。

"远县分朱郭":远处的县城划分出各个城郭,

# 朱:一作“诸”。

"孤村起白烟":孤零零的村落升起袅袅白烟。

# 村:一作“城”。

"望云思圣主":仰望云彩思念圣明的君主,

"披雾忆群贤":拨开雾气仿佛看到群贤隐匿其中。

# 忆:一作“隐”。

"薄宦惭尸素":官职卑微惭愧自己无所作为,

# 素:一作“禄”。,薄宦:卑微的官职。

"终身拟尚玄":一辈子打算崇尚玄理。

"谁知草庵客":有谁能知道这悟真寺中的僧人,

# 草庵客:借指悟真寺某高僧。,知:一作“言”。

"曾和柏梁篇":曾经参与创作过《柏梁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悟真寺》是唐代王缙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一说是王维的诗。这首诗共二十四句,围绕游览佛寺的线索描绘山水意境。诗中把“黄金地”“白玉田”“咒岭飞泉”等佛教意象与自然景致相融合,营造出唐代寺院诗独有的空寂禅意。像“谷鸟一声幽”这类诗句,延续了谢灵运借景说理的创作传统,以动静相衬的手法体现禅宗理念。此诗现存版本见于《王右丞集》及多部笺注本,与《游感化寺》《登辨觉寺》共同构成王维的寺院诗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书法家

王缙(700~781),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夏卿,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王维之弟。安史之乱起,随李光弼守太原,以谋略见称,任太原少尹,因功加宪部侍郎。大历五年,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齐国公。王缙工诗文,善书法,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他崇尚佛学,诗作风格与王维相似,平淡清新。诗作有《别辋川别业》《青雀歌》《九日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虽无确切记载,但依据王维(约699-761)的生平推测,当是他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约740年后)的作品。诗中出现的“灞陵”“渭水”等长安附近地名,印证了其创作的地域特点。而唐代佛教的盛行,加之王维“诗佛”的宗教偏好,共同造就了诗中“空馆”“化城”等蕴含禅理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寺院游览诗。诗歌以悟真寺的游览为主线,通过“黄金地”“白玉田”等佛教意象与“咒岭飞泉”“谷鸟一声幽”等自然景观的融合,构建出唐代寺院诗特有的空寂禅境。在描绘寺院清幽环境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境界。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闻道黄金地,仍开白玉田”以“闻道”虚写传说中的佛寺净土,又以“仍开”实写眼前所见的圣洁景象,虚实结合营造出空灵的佛寺意境。反衬:以动衬静,“谷鸟一声幽”一句,用谷鸟的鸣叫声反衬环境的幽静,体现禅宗空寂的理念,以声音的存在凸显整体的静谧。用典:诗中“谁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一句,借用“柏梁篇”的典故:汉代柏梁台联句是帝王与群臣共赋的文学活动,象征着宫廷文学盛事与文人的荣耀参与。王维在此提及曾参与类似创作,将过往在朝堂参与文学活动的经历与当下“草庵客”的隐居状态相对照,既隐含对往昔仕宦生涯的追忆,又借典故中宫廷的繁华与如今寺院的清幽形成呼应,表达出对超然物外的禅意生活的向往,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意象组合:将“鹿女蹈花行”这类源自佛典的意象与“松声泛月边”这样的自然意象并列,佛教意象的空灵与自然意象的清幽相互映衬,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层次。

3. 分段赏析

“闻道黄金地,仍开白玉田。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开篇以“闻道”引出悟真寺这片神奇之地,“黄金地”“白玉田”描绘出其珍贵与美好。“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运用夸张和奇幻的手法,增添了神秘色彩,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全诗奠定了奇幻而宏大的基调。“猛虎同三径,愁猿学四禅。买香然绿桂,乞火踏红莲。”此句描绘了悟真寺周边的独特景象,猛虎与修行者共享小径,猿猴学禅,充满了禅意与奇幻。“买香然绿桂,乞火踏红莲”则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表现出修行者的生活情趣。“草色摇霞上,松声泛月边。山河穷百二,世界接三千。”诗人描绘了草色在霞光中摇曳、松涛声在月光下荡漾的美景,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美妙。“山河穷百二,世界接三千”则从宏观的角度描绘了山河的险固与世界的广阔,体现出一种宏大的视野和胸怀。“梵宇聊凭视,王城遂渺然。灞陵才出树,渭水欲连天。”诗人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眺望梵宇佛寺,王城便显得渺远难见。“灞陵才出树,渭水欲连天”描绘了灞陵的树林和渭水的浩渺,进一步拓展了空间感,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远县分诸郭,孤村起白烟。望云思圣主,披雾隐群贤。”诗人描绘了远处的县城和孤零零的村落,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望云思圣主,披雾隐群贤”则表达了诗人对君主和贤才的思念与向往,体现出他的家国情怀和对贤能之士的敬仰。“薄宦惭尸素,终身拟尚玄。谁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诗人感慨自己官职卑微,惭愧无所作为,只能崇尚玄理。“谁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则透露出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陶文鹏:(“草色”二句)草色竟运动起来,摇漾到云霞之上,仿佛发出了声音;无形的松声却成了有形的浪潮,泛涌到月亮旁边,并被月光镀上银亮色。真是奇丽的夸张和想象。当如实地描摩自然音响已不足以传达自己某种独特、强烈的感受时,王维也运用大胆的变形和夸张手法,突出地渲染音响的效果。

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下一篇: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