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满四泽":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
# 泽:水积聚的地方。《释名》:下而有水曰泽。
"夏云多奇峰":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 奇峰:喻夏季云彩的形状。
"秋月扬明晖":秋天,明亮的月光洒下清辉,
# 明晖:明亮的光辉。,扬:蒙。
"冬岭秀孤松":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 孤松:一作“寒松”。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收录于《陶渊明集》。他一生厌倦仕途,归隐田园,通过诗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描写四季风光的诗。全诗描绘了春水满泽、夏云奇峰、秋月明辉、冬岭寒松的景象,体现了四季的独特生机,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生命活力的歌颂。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夏云多奇峰”,夏日云气时而凝聚、时而飘散,动态十足,与相对静止的背景形成对比,展现云的千姿万态。
3. 分段赏析
“春水满四泽”:展现春天的水泽风光。江南水乡春雨如酥,绵绵细雨润泽大地,四野的沟渠皆涨满春水,田野与水泽在湿润中显得辽阔而充满生机。诗人以“满”字勾勒出春潮涌动的画面,既凸显了春雨的丰沛,又暗含对春天万物复苏、润泽滋养的赞美,朴素的笔触中透着对自然生机的敏锐捕捉。“夏云多奇峰”:聚焦夏日天空的云气景观。夏日酷热,景物色彩往往浓重单调,诗人却独具慧眼,捕捉到云气的变幻莫测。云霭时而凝聚如颓然巨峰,时而飘散如奔走游龙,光影、色彩、线条、形态瞬息万变,宛如天然的画卷,令人目眩神迷。一个“奇”字道尽夏云的千姿百态,诗人以动态的视角展现夏日天空的蓬勃生命力,于单调中见丰富,于酷热中见灵动。“秋月扬明辉”:描绘秋夜的月光之美。秋天本是令人销魂的季节,而秋月朗照的夜晚更具朦胧诗意。月光如银辉洒落,凉风自远方轻拂,万物在月色笼罩下蒙上一层迷离惝恍的轻纱,似真似幻,难以描摹。诗人以“扬明辉”三字凝练地概括秋月的澄澈与明亮,既写出月光的物理属性,又传递出秋夜的静谧与幽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秋夜清旷之境的沉醉。“冬岭秀孤松”:展现冬日的独特景致。冬天严冷肃杀,大地银装素裹,而高岭之上一枝青松挺立于寒风之中,针叶凝霜却苍翠依旧。“秀”字精准地刻画了孤松的挺拔姿态与盎然生机,它如同一抹生命的亮色,打破冬日的沉寂,给人以坚韧不屈的力量感与无限遐想。诗人以孤松为冬日的精神象征,在肃杀中见生机,于孤高中见风骨,体现了对自然物候中蕴含的生命力量的赞叹。
4. 作品点评
《四时》以二十字短章展现四季风光,是诗中有画的诗作。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四季精髓,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勾勒出四幅生动图景,春之蓬勃、夏之奇幻、秋之澄明、冬之坚韧尽在其中。全诗虽无直接抒情,却通过景物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力量的歌颂,艺术上以少胜多,意境深远。
# 当是凯之用此足成全篇,篇中唯此警绝,居然可知。
宋刘斯立《何孟春诗话》引
上一篇:魏晋·应璩《百一诗 二十一》
下一篇:魏晋·陆机《拟今日良宴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