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黄子廉":从前有个黄子廉,
# 黄子廉:《三国志·黄盖传》注引《吴书》说:“黄盖乃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风俗通》说:“颖水黄子廉每饮马,辄投钱于水,其清可见矣。”若为同一黄子廉,则知其尝为南阳太守,为人清廉。
"弹冠佐名州":曾到名州去做官。
# 佐名州:谓到著名的州郡去任职。佐,辅治。,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预备出仕。《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是说王、贡二人友善,王吉做官,贡禹也准备出仕。
"一朝辞吏归":一旦辞官归故里,
"清贫略难俦":无人能比甚贫寒。
# 俦:伴侣,同类。这里有比并的意思。,略:大略。这里泛指常人、普通人。
"年饥感仁妻":饥年贤慧妻感慨,
# 仁妻:贤慧之妻。
"泣涕向我流":贤惠妻子含泪向我哭诉。
# 我:代黄子廉自称。
"丈夫虽有志":志士虽然有骨气,
# 丈夫:即大丈夫,有志之人。
"固为儿女忧":却也为儿女的生计忧虑。
"惠孙一晤叹":惠孙相见深忧叹,
# 晤:会面,相遇。,惠孙:人名,其事未详,当与黄子廉为同时人。
"腆赠竟莫酬":厚赠不收很清廉。
# 莫酬:不理睬,不接受。,腆:丰厚。
"谁云固穷难":谁讲固穷难保守,
# 固穷:安于贫贱穷困,信守道义,不失气节。
"邈哉此前修":遥遥思念众前贤。
# 前修:前代的贤士。,邈:远。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收录于《陶渊明集》。他一生厌倦仕途,归隐田园,通过诗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赞美诗,通过讲述黄子廉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安贫守志精神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对比:“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妻子因饥荒而满眼泪水,向我倾诉的情景,与“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的内心独白相互交织形成对比。家庭生存的重压与道德坚守之间的纠葛,既展现了贫困家庭的现实困境,又凸显了贫士在绝境中对志向的坚守。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叙述主人公黄子廉的事迹。诗人先用“弹冠佐名州”写他曾经仕途得意,后以“辞吏归”“清贫难俦”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其不慕荣利的品格,为后文铺陈。中间四句“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通过具体场景描写,刻画黄子廉安贫守道的形象。妻子因年饥而流泪的细节,既表现生活困境,又反衬其坚守节操的精神;“丈夫有志”与“儿女之忧”的矛盾,更凸显人物高尚品格。结尾四句“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是全诗点睛之笔。借惠孙感叹黄子廉不受馈赠之事,升华主题,正是这些前贤的坚守,才使“固穷”精神得以传承。
上一篇:魏晋·陆云《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
下一篇:魏晋·王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