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不肯迟":日月如梭不肯缓慢流逝,
"四时相催迫":四季互相催促不停步。
# 四时:四季。
"寒风拂枯条":寒风吹动枯枝条,
"落叶掩长陌":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与运颓":薄弱的才能与时运共减损,
# 弱质:薄弱的才能。
"玄鬓早已白":黑发早白已是满头。
"素标插人头":白发就像一个标记一般在头上,
# 素标:指白发。
"前途渐就窄":步入晚年前途也越来越窄。
# 前途:指生命剩下的时光,未来的时光。
"家为逆旅舍":家就像迎宾的旅店,
# 逆:迎。
"我如当去客":我就像一个即将离去的行客。
# 去客:离去之客,指死去者。
"去去欲何之":前行将要去哪里呢,
"南山有旧宅":南山陶氏的祖坟啊。
# 旧宅:祖坟。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收录于《陶渊明集》。他一生厌倦仕途,归隐田园,通过诗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了入冬后草木萧落的景象,由自然之景联想到自身渐进衰老、死亡的现实,体现了诗人一方面感叹岁月如飞,不经意间鬓发已斑白,步入“前途渐就窄”的晚年境遇;另一方面又表达了继承以人生为寄于世的信条,以平静坦然的心态面对衰老与死亡,将人生视作一场旅行,对待死亡如同回家般平和自然,展现出超凡的人生豁达态度。
2. 分段赏析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此联以“日月”“四时”为意象,用“不肯迟”“相催迫”赋予时间动态的紧迫感。“不肯”二字暗含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催迫”则强化了生命进程的不可逆转,为全诗奠定了悲怆基调。“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承接首联的时间流逝,以“寒风”“枯条”“落叶”等冬日意象,描绘草木凋零的萧瑟之景。“拂”字轻柔却隐含肃杀,“掩”字则生动展现落叶覆盖道路的视觉效果,借自然之衰隐喻人生暮年。“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由景及人,“弱质”直言体质衰弱,“运颓”暗指命运不济,“玄鬓白”以黑白对比凸显衰老之速。“早已”二字既点明早衰的无奈,又暗含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以“素标”比喻白发,“插”字赋予白发突兀感,强化视觉冲击;“前途窄”以空间压缩象征人生归途,“渐就”二字将死亡逼近的过程具象化,暗含对生命终点的清醒认知。“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以“逆旅舍”喻家,“当去客”自比即将启程的旅人,化用《古诗十九首》“人生忽如寄”的哲思。“为”“如”二字将抽象理念具象化,体现陶渊明“委运任化”的生死观。“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以设问收束全诗,“去去”叠词强化离别的决绝,“南山旧宅”既指归葬之地,又暗含回归自然的终极归宿。“旧宅”二字消解了死亡的陌生感,赋予其回归本源的平静与安宁。
上一篇:魏晋·应璩《诗》
下一篇:魏晋·陆云《赠汲郡太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