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于琼粉白于脂":比琼玉的粉末更细腻,比美人的肌肤更洁白,
# 琼粉:美玉磨成的粉末,形容白莲的洁白。
"京兆夫人未画眉":如同京兆夫人尚未精心画眉时的天然模样。
# 京兆夫人: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喻天然之美。
"静婉舞偷将动处":宛如静婉偷偷起舞将要灵动之时的姿态,
# 静婉:南朝梁代歌女张静婉,以轻盈善舞著称。
"西施嚬效半开时":又似西施微微蹙眉模仿时白莲半开的样子。
# 嚬效:模仿西施蹙眉之态。
"通宵带露妆难洗":整夜带着露水,那妆容好似难以洗净,
# 带露:白莲整夜带着露水,形容其历经风霜。
"尽日凌波步不移":整日好似在水波上踱步却又静止不动。
# 凌波:化用《洛神赋》“凌波微步”,形容白莲亭立水中的姿态。
"愿作水仙无别意":只愿化作水仙没有别的心思,
# 水仙:传说中的水中仙子,这里诗人以水仙自比,表达对白莲的喜爱。
"年年图与此花期":年年都期望能与这白莲花期相逢。
# 花期:白莲开放的时期,表达诗人对与白莲相逢的期待。,图:期望,盼望。
"细嗅深看暗断肠":细细嗅闻、深深凝视,暗自令人柔肠寸断,
# 断肠:形容极度的喜爱或伤感,这里指被白莲触动。,细嗅深看:细致地闻、深入地看,表现诗人对白莲的喜爱与关注。
"从今无意爱红芳":从现在起无意再喜爱那些艳丽的花朵。
# 红芳:指代艳丽的花朵,与白莲的素雅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对白莲的情有独钟。
"折来只合琼为客":若要折来白莲,只应把美玉当作它的陪伴,
# 客:陪伴,表明白莲的珍贵,需美玉相伴。,琼:美玉,这里以美玉衬托白莲的高洁。
"把种应须玉甃塘":种植白莲,应该用玉石砌成池塘。
# 玉甃塘:用玉石砌成的池塘,极言种植白莲环境的高雅,衬托白莲的珍贵。甃:原指井壁。此指塘壁。
"向日但疑酥滴水":对着太阳,只怀疑是凝酥在滴水,
"含风浑讶雪生香":迎着风,全然惊讶于雪竟生出香气。
"吴王台下开多少":吴王台下的白莲开了多少,
"遥似西施上素妆":远远望去,好似西施穿上了素净的妆容。
# 素妆:淡雅的妆容,以西施上素妆比喻白莲的素雅之美。
晚唐时期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军任翰林学士。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多酬唱咏物之作,也涉及时政弊端,描述人民悲惨生活之作。其诗一种继承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一种则逞奇丰富。皮日休的散文颇能继承韩柳古文传统,尤其是小品文善于讥刺时弊,抨击黑暗政治,锋芒毕露。其政论小品文被鲁迅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代表作品有《正乐府》《三羞诗》。著有《鹿门隐书》《忧赋》《皮子文薮》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一组写白莲题材的七言律诗。描绘了白莲的色泽、姿态、品性及相关联想。表达了对白莲高洁之美的赞颂,以及追慕其纯净、向往隐逸的情志。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腻于琼粉白于脂,京兆夫人未画眉”,以实笔绘白莲质地——比琼粉细腻、比脂玉洁白,是肉眼可见的具象;“通宵带露妆难洗,尽日凌波步不移”,写白莲带露、凌波的实景,露珠晶莹、荷叶轻摆,是眼前可触的画面。这些实景,是白莲的“形”,如画家勾勒的轮廓,让读者先见莲之姿容。 “静婉舞偷将动处,西施嚬效半开时”,虚笔一转,借静婉(南朝舞女)的舞姿、西施(春秋美人)的蹙眉,把白莲拟作美人,赋予莲“将动未动的神韵”“半开微颦的风情”,“愿作水仙无别意,年年图与此花期”,更是虚写——“水仙”是传说中的水中仙子,诗人愿化水仙伴莲,将对白莲的爱,升华为隐逸理想,使莲成为精神寄托。拟人:“静婉舞偷将动处,西施嚬效半开时”,将白莲拟作跳静婉舞将动未动的舞者、学西施皱眉半开的美人,赋予白莲人的姿态与神韵,使静态的莲鲜活灵动,如美人临池,生动展现白莲优雅之态。对比:“从今无意爱红芳”,以“红芳”与“白莲”对比,凸显白莲不事艳色的高洁,在色彩与格调的反差中,突出诗人对纯净之美的推崇。用典:“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化用吴王、西施典故,以吴王台的历史背景衬白莲,将白莲比作西施素妆,增添历史厚重感与诗意联想,让白莲之美融入文化底蕴,拓宽诗歌意境。
3. 分段赏析
其一:开篇“腻于琼粉白于脂”,以“琼粉”“脂玉”喻白莲色泽,细腻与洁白兼具,从视觉质感勾勒莲之美。“京兆夫人未画眉”,借京兆夫人未施粉黛的素雅,类比白莲天然去雕饰的气质,赋予莲人文雅韵。“静婉舞偷将动处,西施嚬效半开时”,拟人化描摹,把白莲比作跳静婉舞将动未动的舞者、学西施微蹙眉头半开的娇容,动态与神态交融,让莲似美人灵动。“通宵带露妆难洗”,写白莲整夜带露,如美人带妆难卸,尽显娇柔;“尽日凌波步不移”,以“凌波”喻莲荷摇曳,却“步不移”,突出其静美。末句“愿作水仙无别意,年年图与此花期”,借“水仙”意象,表诗人愿如水仙伴莲,盼年年相逢,将爱莲之情升华为隐逸向往,让莲成为精神寄托。其二:“细嗅深看暗断肠”,诗人细嗅莲香、深观莲姿,竟至“断肠”,足见白莲魅力摄人心魄,起笔便渲染对莲的钟情。“从今无意爱红芳”,对比“红芳”(艳俗春花),凸显白莲高洁,表明诗人审美转向纯净素雅。“折来只合琼为客”,言折下白莲,只有美玉般的雅士配赏;“把种应须玉甃塘”,说种植白莲需用玉石砌塘,从赏莲、种莲角度,衬白莲高贵。“向日但疑酥滴水”,写白莲向阳,似酥油滴水般莹润;“含风浑讶雪生香”,风中莲香,恍若雪花生香,从视觉、嗅觉写莲的纯净与芬芳。末句“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借吴王台典故,将台下白莲比作西施素妆,把自然之莲与历史美人、典故融合,让白莲之美添文化韵味,拓宽意境,余韵悠长。
# 皮日休诗文多同情民间疾苦,如“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现代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唐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上一篇:唐·宇文鼎《山下泉》
下一篇:唐·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