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wàng
bái

朝代:唐作者:皮日休浏览量:1
guò
chóng
yáng
bàn
yuè
tiān
láng
huá
qiān
diǎn
zhào
hán
yān
ruǐ
xiāng
jīn
huā
yàng
hái
lòu
qián
wán
yǐng
féng
fēi
kān
yàn
liàn
xíng
xiāo
shǐ
hào
zhēng
yán
yóu
zhāi
xiàng
xiāng
fēi
shàng
fāng
zhū
zèng
liè
xiān

译文

已经过了重阳节半个月的时间,千万点如美玉般的白菊映照在寒烟之中。花蕊的香气好像美人脸上浮动的金靥,花朵的形状如同雕刻的玉钱。白菊的影子能与冯妃的艳丽相媲美,白菊的姿态如同萧史般美好。没办法把它摘下来放入牙箱中,只能让它飞到上方诸天去赠给各位仙人。

逐句剖析

"已过重阳半月天":已经过了重阳节半个月的时间,

"琅华千点照寒烟":千万点如美玉般的白菊映照在寒烟之中。

"蕊香亦似浮金靥":花蕊的香气好像美人脸上浮动的金靥,

"花样还如镂玉钱":花朵的形状如同雕刻的玉钱。

"玩影冯妃堪比艳":白菊的影子能与冯妃的艳丽相媲美,

"炼形萧史好争妍":白菊的姿态如同萧史般美好。

"无由擿向牙箱里":没办法把它摘下来放入牙箱中,

"飞上方诸赠列仙":只能让它飞到上方诸天去赠给各位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鲁望白菊》是唐代皮日休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明时间,描绘出一幅寒烟袅袅中,白菊如点点琅华尽情盛放的画面。颔联巧用比喻,将菊蕊的香气比作金色笑靥,把菊花的形状比作精心镂刻的玉钱,展现出菊蕊独特的形态。颈联借助冯妃玩影、萧史炼形的典故,凸显出白菊的绰约风姿。尾联幻想能将白菊摘下置于牙箱,而后飞送至方诸仙山,赠予各位仙人,寄托诗人超脱尘世的意趣。全诗运用比喻、用典手法,展现了白菊的清丽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时期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军任翰林学士。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多酬唱咏物之作,也涉及时政弊端,描述人民悲惨生活之作。其诗一种继承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一种则逞奇丰富。皮日休的散文颇能继承韩柳古文传统,尤其是小品文善于讥刺时弊,抨击黑暗政治,锋芒毕露。其政论小品文被鲁迅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代表作品有《正乐府》《三羞诗》。著有《鹿门隐书》《忧赋》《皮子文薮》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整首诗通过对白菊的细致描绘,全方位展现白菊的美,抒发诗人对其由衷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蕊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把白菊的蕊香比作“浮金靥”,将白菊的花朵形状比作“镂玉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白菊的蕊香和花样,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白菊的独特形态与色泽,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用典:“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运用了冯妃和萧史的典故。冯妃是传说中美丽的女子,萧史善于吹箫,与弄玉一同修炼成仙。诗人借此典故,将白菊与冯妃、萧史相提并论,以仙人的美丽和风采来衬托白菊的艳丽,使白菊的形象更具神韵,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浪漫色彩。

3. 分段赏析

首联:“已过重阳半月天”点明时间为重阳过后半月,此时白菊盛开。“琅华千点照寒烟”形象地描绘出千万点如美玉般的白菊在寒烟中闪耀,营造出一种清冷、高雅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展现出白菊在寒烟中独立的姿态。颔联:从嗅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细腻地刻画白菊。“蕊香亦似浮金靥”,将白菊的蕊香比作美人脸上的金靥,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突出其香气的独特与迷人;“花样还如镂玉钱”,把白菊的花朵形状比作精心雕刻的玉钱,生动展现出白菊花朵形状的精致,从细节处展现白菊的美丽。颈联:“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运用典故,以冯妃的艳丽和萧史的美好姿态来衬托白菊的美丽。白菊的影子可与冯妃的美貌相媲美,其姿态仿佛萧史般美好,赋予白菊人的美感和超凡气质,使白菊不仅具有外在的美丽,更增添了一种神韵,深化了对白菊的赞美之情。尾联:“无由擿向牙箱里”,诗人表示没办法把白菊摘下来放进精美的盒子里保存,体现出诗人对白菊的喜爱和不舍。“飞上方诸赠列仙”,诗人想象让白菊飞到神仙居住的地方送给各位仙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白菊高雅品质的赞美和推崇,认为白菊只适合存在于仙界,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井》

下一篇:唐·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