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高飞":天鹅飞向天空,
# 鸿鹄:即鹄,俗称天鹅。因其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举千里":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 举:振翅高飞。
"羽翮已就":羽翼已经丰满了,
# 就:成,丰满。,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横绝四海":可以四海翱翔。
"横绝四海":可以四海翱翔后,
"当可奈何":(你)能将它怎么样?
"虽有矰缴":即使拥有利箭,
# 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矰: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缴: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
"尚安所施":又能把它怎么样?
# 安:怎么。
"《汉书》曰":《汉书》记载:
"上欲废太子":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
"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
"汉十二年":汉十二年,
"上从破布归":刘邦亲征英布叛乱后返回长安,
"疾益甚":病情更加严重,
"愈欲易太子":更换太子的想法也愈发强烈。
"及宴":一次宫廷宴饮时。
"置酒":刘邦设酒款待群臣。
"太子侍":太子刘盈在旁侍奉。
"四人者从太子":席间,有四位老者跟随在太子身后,
"年皆八十有余":他们都已八十多岁。
"须眉皓白":胡须和眉毛雪白,
"衣冠甚伟":衣着打扮庄重威严。
"为寿已毕":四人向刘邦祝寿完毕后,
"趋去":便恭敬地退下了。
"上目送之":刘邦目送他们离去,
"召戚夫人指视曰":召见戚夫人,指着四位老者的背影说:
"我欲易之":我本想更换太子,
"四人为之辅":但这四个人辅佐他,
"羽翼已成":如今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
"难动矣":难以撼动了。
"戚夫人泣涕":戚夫人听罢伤心落泪,
"上曰":刘邦说:
"为我楚舞":你为我跳一支楚地的舞吧,
"吾为若楚歌":我为你唱一首楚地的歌。
"歌曰":于是刘邦唱道:
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前256?~前195),即汉高祖,汉朝开国皇帝。字季,泗水郡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前207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约法三章,废除严刑苛法,得到秦人拥护。前202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前195年,刘邦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尊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其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其作品风格大气磅礴,如《大风歌》《鸿鹄歌》。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诗中以鸿鹄振翅喻太子刘盈势力已成,暗传换立太子落空的无奈,交织着对政局的欣喜、无奈与清醒感悟,以比兴手法承袭楚辞传统,融入汉初政情,具震撼情感力量。
2. 写作手法
比喻:全诗以“鸿鹄”比喻太子刘盈,如“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形象地写出了刘盈在大臣拥戴下,如同羽翼丰满的鸿鹄,难以被置换的状态。象征:诗中的“鸿鹄”不仅是对刘盈的比喻,还象征着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横绝四海”的鸿鹄象征着刘盈背后的势力,包括大臣的支持以及吕雉为其营造的“孚众望”的假象,使得刘邦想改立太子也无可奈何。烘托:通过描写刘邦面对“鸿鹄”般的刘盈时的无奈,如“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烘托出太子地位的稳固,以及刘邦在改立太子一事上的无力感。
3. 分段赏析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刘邦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来比喻太子刘盈。他称帝时立刘盈为太子,然而后来觉得刘盈“仁弱”,担心其难以继承皇位,但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便觉得他如同鸿鹄能“一举千里”,这里既体现出刘邦对刘盈能力的某种认可,也暗示了他对刘盈未来能否担当重任的复杂心情。“羽翮已就,横绝四海”:这句继续以鸿鹄作比,说刘盈“羽翮已就,横绝四海”。实际上是刘邦被吕雉为刘盈营造的假象所蒙蔽,吕雉让刘盈结交“商山四皓”,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就像鸿鹄羽翼丰满能纵横四海,表现出刘邦对局势的无奈和对刘盈认识的局限。“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发出这样的感慨。他深知刘盈的地位已难以撼动,即使自己有心改立太子,也如同面对高飞的鸿鹄,虽有弓箭也无处施展,表达出他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流露出对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未来命运的担忧。整首诗以鸿鹄喻刘盈,生动地展现了刘邦在太子废立问题上的纠结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鸿鹄歌》情真意切,善用比喻,尽显楚辞遗风。若结合史实品读,其蕴含的艺术感染力尤为动人。全诗通体四言,通篇以鸿鹄为喻,将歌者心中难以直言的多重复杂情怀——既有对太子势力已成的无奈,亦有对政局更迭的慨叹,更有对自身处境的悲凉感悟——尽皆寄寓于生动意象之中,于古朴简劲的句式里见深沉情致,堪称以比兴手法传情达意的代表之作。
# 这寥寥三十二字,形象、生动,不仅标志着汉初易储之争的结束,吕雉母子的胜出,也令人清晰地看到刘邦此时欣喜、无奈、痛苦、冷静、果决的复杂心态,显然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首先,这首诗作通体四言,全篇用比,传达着歌者难以直述的多重情怀。
淮北师范大学教授余英华、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吕海龙《〈鸿鹄歌〉小析》
# 这首诗作通体四言,全篇用比,传达着歌者难以直述的多重情怀。
吕海龙《〈鸿鹄歌〉小析
上一篇:汉·佚名《回车驾言迈》
下一篇:汉·贾谊《治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