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暧白日":昏暗的白日,
# 暧暧:昏昧不明貌。
"引曜西倾":阳光西斜渐渐沉落。
# 引曜:阳光辉映。曜,古代将日、月、水、火、木、土称七曜。这里专指日光。
"啾啾鸡雀":鸡雀发出啾啾鸣叫,
"群飞赴楹":群飞归向堂前楹柱。
# 楹:厅堂前部的柱子,这里指厅堂。
"皎皎明月":皎洁的明月升空,
"煌煌列星":璀璨的群星闪耀天际。
# 煌煌: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
"严霜凄怆":严霜弥漫令人凄冷,
# 凄怆:凄凉悲伤。
"飞雪覆庭":飞雪纷纷覆盖庭院。
"寂寂独居":寂静中独自居住,
# 寂寂:孤单;冷落。
"寥寥空室":空室里一片寂寥。
"飘飘帷帐":帷帐在风中轻轻飘动,
"荧荧华烛":华美的烛火荧荧闪耀。
# 荧荧:光闪烁貌。
"尔不是居":若你不再在此居处,
# 尔不是居:你不居此。尔:你。是:此。
"帷帐何施":设置帷帐又有何用。
# 何施:为何设置。施:设施。
"尔不是照":烛光不照你的身影,
# 尔不是照:你不照她。
"华烛何为":华烛又为谁而点燃。
# 华烛:光华照耀。华:光。烛:照。
东汉诗人
秦嘉(?~?),东汉诗人。字士会,陇西(今甘肃)人。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其妻徐淑因病居母家,来不及告别,秦嘉乃作五言《赠妇诗》,抒写奉役离家,不能与妻子当面告别的怅惘和愁思,感情真挚深厚,语言朴素,间用排偶。所作今存《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述昏》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人通过想象家中的妻子如何因思念诗人而孤独忧伤,表达出夫妻二人的恩爱与彼此惦念。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写静,“飘飘帷帐,荧荧华烛”“飘飘”与“荧荧”以动态光影暗示无人之室的冷清。帷帐轻摇、烛火明灭,本是细微动态,却在“寂寂独居”的静态背景下,成为诗人长夜难眠的见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寂感受。对面落笔:“尔不是居,帷帐何施。尔不是照,华烛何为”以“尔”(思念之人)的缺席为前提,质问帷帐与华烛存在的意义。表面上写物,实则写人,若思念之人在,帷帐可遮蔽寒夜,烛火可映照容颜;而今物是人非,徒留空室,抒发了对思念之人的深切依恋。
3. 分段赏析
“暧暧白日,引曜西倾”:“暧暧”是模糊柔和的样子,写夕阳的光线朦胧不亮;“引曜西倾”则描述太阳缓缓向西边沉落的动态。这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夕阳将落未落,光线柔弱,既点明时间流逝,又以“西倾”的自然现象暗含时光难留。“啾啾鸡雀,群飞赴楹”:“啾啾”是鸟雀细碎的鸣叫声,“群飞赴楹”写群鸟扑棱着翅膀飞向屋檐下的柱子。鸟雀归巢的热闹与诗人独自伫立的寂静形成对比:别人家的禽鸟有归处,而自己却只能看着它们飞向别人的屋檐,更衬出独居的孤独。“皎皎明月,煌煌列星”:“皎皎”形容月光洁白明亮,“煌煌”是星斗璀璨的样子。这两句转向夜晚,本应是月朗星稀的静谧时刻,但“皎皎”“煌煌”的明亮反而凸显了环境的空荡,如此美景无人共赏,清冷的月光与繁星反而像在注视诗人的孤单。“严霜凄怆,飞雪覆庭”:“严霜”带着刺骨的寒意,“凄怆”直接写出诗人触景生情的悲伤;“飞雪覆庭”则是雪花纷纷扬扬,覆盖了庭院。寒冷的霜雪不仅是季节的特征,更象征内心的凄冷:自然的严酷与内心的孤寂相互映照,独居的人在这冰天雪地中更觉无依。“寂寂独居,寥寥空室”:“寂寂”形容居所寂静无声,“寥寥”指房间空荡无物。这两句直写处境:没有声响的屋子,没有生气的空间,“独居”“空室”点明核心,诗人不仅身体独处,更要面对精神上的空落,叠词的使用让这种空寂感更强烈、更具体。“飘飘帷帐,荧荧华烛”:“飘飘”写帷帐被风轻轻吹动的样子,“荧荧”是烛光微弱闪烁的状态。原本用来装饰房间、带来温暖的帷帐和蜡烛,此刻因无人陪伴而显得单薄:帷帐飘得再轻,没有共赏的人;烛光闪得再亮,没有同看的人。景物越“生动”,越反衬出诗人的孤单。“尔不是居,帷帐何施。尔不是照,华烛何为”:“尔”指思念之人,诗人连发两问——若你不是在这里居住,这帷帐挂起来有什么用?若你不是借烛光与我相伴,这华烛点亮又有什么意义?看似是对物品的诘问,实则是借物传情:帷帐、华烛的存在意义全因思念之人的陪伴而存在,无人共赏则物失其用,层层推进中,将深切思念与独居孤寂推向高潮。
上一篇:汉·佚名《猛虎行·饥不从猛虎》
下一篇:汉·孔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