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xíng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1
jūn
jiàn
kāi
yuán
zhì
huà
chuí
cháng
yàn
zuò
míng
táng
cháo
wàn
fāng
fǎng
访
dào
líng
shān
jiàng
shèng
huá
chí
bǎi
xiáng
qiān
chéng
wàn
pī​​
yuán
yún
xiá
cǎo
xiāng
huī
guāng
jìn
zhàng
wéi
shān
xiǎo
shuāng
qiè
gōng
cuì
lòu
cháng
jiē
cháo
shì
shù
wēi
ruí
hán
gèng
fāng
sān
qīng
xiǎo
niǎo
chuán
xiān
jiǔ
huá
zhēn
rén
fèng
qióng
jiāng
xià
yuán
mèi
shuǎng
lòu
héng
zhì
dēng
shān
cháo
xuán
yuán
shì
cuì
huá
shāo
yǐn
tiān
bàn
yún
dān
guāng
míng
hǎi
zhōng
máo
jié
yáo
tái
qīng
miào
guǎn
cóng
kōng
lái
wàn
jǐng
jiǔ
jiē
yǎng
wàng
cǎi
yún
bái
fāng
pái
huái
píng
gāo
lǎn
jiē
huán
zào
huà
máng
máng
yōu
zāi
qín
chuān
shuǐ
cháng
liáo
rào
hàn
shì
líng
kōng
cuī
wéi
nǎi
yán
shèng
fèng
dān
jīng
nián
wéi
亿
wàn
líng
cāng
shēng
xián
shòu
寿
yīn
yáng
tài
gāo
xiè
qián
wáng
chū
chén
wài
yīng
háo
gòng
tiān
xià
yàn
róng
zhé
bīng
zhàn
shí
fēng
liǎn
wèi
gào
láo
hǎi
kuò
zhēn
lái
xiàn
gān
wén
guāi
huān
rén
shì
biàn
shèng
huáng
gōng
jiàn
zhuì
yōu
quán
cāng
shān
gōng
diàn
殿
zuǎn
chéng
hóng
鸿
shèng
míng
jūn
wēi
zhèn
liù
yāo
fēn
tài
píng
yóu
xìng
jīn
dài
tāng
quán
lán
lǐng
​​huán​​
fēn
yūn

译文

你可曾见开元盛世时,圣主垂衣拱手治天下,厌倦了端坐明堂接见四方臣民。巡访骊山寻访圣祖,沐浴华清池中汇聚百种祥瑞。千车万马铺满原野,云霞与草木交相辉映。禁军持仗围守骊山,寒霜凛冽,离宫中草木苍翠,长夜漫漫。玉阶冷清无政事可奏,寒夜中碧树反而更显芬芳。三清宫中小鸟似传仙音,九华山的真人献上琼浆玉液。下元节清晨按时刻启程,登山朝拜玄元皇帝的祭室。皇帝仪仗隐入半山云雾,丹阁在海上日光中闪耀。羽旗旄节停驻瑶台,仙乐般的管弦声仿佛从空中传来。百姓仰望帝王车驾,彩云白鹤在宫苑徘徊。登高怀古,感叹天地苍茫,思绪悠远。秦川八水蜿蜒流淌,汉代五陵只剩荒芜山丘。宣称奉行圣祖丹经,视年岁为日,祈求长生。百姓皆得长寿阴阳调和,自诩超越前代帝王超脱尘世。英雄共治天下太平,外族畏惧臣服,兵戈止息。年丰时足赋税不重,四海珍宝纷纷进献。战乱骤起文武离心,极乐之后人事剧变。​​玄宗弓剑沉埋幽泉,古木苍山掩映废弃宫殿。继承大业威震天下,驱散叛乱妖氛。太平日子出游骊山可期,温泉山岭雾气再起。

逐句剖析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你可曾见开元盛世时,圣主垂衣拱手治天下,

# 垂衣裳:衣裳下垂,谓端坐不动,无为而治。,至化:极美好的教化。,开元:唐玄宗的第二个年号(713-741)。

"厌坐明堂朝万方":厌倦了端坐明堂接见四方臣民。

# 万方:指万国,各地诸侯。,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所。

"访道灵山降圣祖":巡访骊山寻访圣祖,

# 圣祖:谓老子李耳。

"沐浴华池集百祥":沐浴华清池中汇聚百种祥瑞。

"千乘万骑被原野":千车万马铺满原野,

"云霞草木相辉光":云霞与草木交相辉映。

# 相:递修本《文苑英华》本作“生”。

"禁仗围山晓霜切":禁军持仗围守骊山,寒霜凛冽,

# 禁仗:皇帝仪仗。

"离宫积翠夜漏长":离宫中草木苍翠,长夜漫漫。

# 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玉阶寂历朝无事":玉阶冷清无政事可奏,

# 寂历:寂静。

"碧树萎蕤寒更芳":寒夜中碧树反而更显芬芳。

# 萎蕤:茂盛貌。

"三清小鸟传仙语":三清宫中小鸟似传仙音,

# 三清: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

"九华真人奉琼浆":九华山的真人献上琼浆玉液。

# 琼浆:玉浆,仙药。

"下元昧爽漏恒秩":下元节清晨按时刻启程,

# 恒秩:常祭。对山川依次进行祭祀称“秩”。,漏:《丛刊》本作“编”。漏:一作编。,昧爽:拂晓,黎明。,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日。

"登山朝礼玄元室":登山朝拜玄元皇帝的祭室。

# 玄元室:玄元皇帝庙,即老子祠宇。此指骊山华清宫朝元阁。

"翠华稍隐天半云":皇帝仪仗隐入半山云雾,

# 翠华:以翠鸟羽毛为饰的旗幡,代指皇帝车驾。

"丹阁光明海中日":丹阁在海上日光中闪耀。

"羽旗旄节憩瑶台":羽旗旄节停驻瑶台,

# 瑶台:玉台,传说中神仙所居。此为台阁美称。

"清丝妙管从空来":仙乐般的管弦声仿佛从空中传来。

"万井九衢皆仰望":百姓仰望帝王车驾,

"彩云白鹤方徘徊":彩云白鹤在宫苑徘徊。

"凭高览古嗟寰宇":登高怀古,感叹天地苍茫,

# 览古:《文苑英华》本作“一望”。

"造化茫茫思悠哉":思绪悠远。

"秦川八水长缭绕":秦川八水蜿蜒流淌,

"汉氏五陵空崔嵬":汉代五陵只剩荒芜山丘。

# 崔嵬:高大貌。

"乃言圣祖奉丹经":宣称奉行圣祖丹经,

# 丹经:记载方士炼丹术之类的书籍。,奉:《文苑英华》本作“授”。

"以年为日亿万龄":视年岁为日,祈求长生。

"苍生咸寿阴阳泰":百姓皆得长寿阴阳调和,

# 咸:原作“感”。

"高谢前王出尘外":自诩超越前代帝王超脱尘世。

"英豪共理天下晏":英雄共治天下太平,

"戎夷詟伏兵无战":外族畏惧臣服,兵戈止息。

# 詟伏:畏伏,因恐惧而不敢动弹。

"时丰赋敛未告劳":年丰时足赋税不重,

# 赋敛:《文苑英华》本作“薄赋”。

"海阔珍奇亦来献":四海珍宝纷纷进献。

"干戈一起文武乖":战乱骤起文武离心,

# 文武:指礼乐制度等。,干戈:代指战争,此指安史之乱。

"欢娱已极人事变":极乐之后人事剧变。

"圣皇弓剑坠幽泉":​​玄宗弓剑沉埋幽泉,

"古木苍山闭宫殿":古木苍山掩映废弃宫殿。

"缵承鸿业圣明君":继承大业威震天下,

# 缵承:继承。

"威震六合驱妖氛":驱散叛乱妖氛。

# 六合:天地四方。

"太平游幸今可待":太平日子出游骊山可期,

"汤泉岚岭还氛氲":温泉山岭雾气再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骊山行》由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以骊山之行展开,主题为借景怀古,通过描写骊山的见闻抒发对朝代兴衰的感慨。前半部分描述开元及天宝之初唐王朝全盛时的景象,“海阔珍奇亦来献”;“干戈一起文物乖”指安史之乱及相关变故;“圣皇弓剑坠幽泉”写唐玄宗和肃宗离世及骊山汤泉的荒芜;“缵承鸿业圣明君”则是说代宗继位平乱。末二句以美好祝愿收尾。这首诗风格浪漫,借古思今,展现出韦应物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怀,为后世研究唐代历史和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彼时诗人正担任洛阳丞一职,从京城出发前往洛阳,途中经过了骊山。骊山地处如今的陕西西安东部。该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游历骊山途中的所观所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骊山行》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此诗以作者广德二年(764年)出任洛阳丞自京赴洛途经骊山的所见所感为题材。诗中通过对骊山的描绘,回顾了开元及天宝之初唐王朝的全盛景象,整首诗借景怀古,深刻抒发了作者对朝代兴衰的感慨,最后两句顺势以美好祝愿作结。​

2. 分段赏析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两句开篇点题,描述开元时期的盛世景象。“垂衣裳”运用典故,形容天下大治,君王无为而治。“厌坐明堂朝万方”生动展现出唐玄宗对常规朝堂礼仪的厌倦,暗示其追求别样的活动,为后文叙述访道等事做铺垫。​“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这两句承接上文,写唐玄宗前往灵山访道,传说中圣祖降临,在华池沐浴又似能聚集百祥。“降圣祖”带有神秘色彩,体现当时崇道氛围,为诗歌增添浪漫奇幻之感,暗示唐玄宗对求仙问道、获取祥瑞的热衷。​“千乘万骑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描绘出唐玄宗出行时的宏大场面。众多车马遍布原野,气势恢宏,云霞与草木相互辉映,光彩夺目。“千乘万骑”极言随从之多,渲染出盛世时皇家出行的奢华与壮观,也侧面反映出当时国力强盛。​“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刻画了骊山周边的场景。清晨,禁卫军的仪仗将骊山围住,寒霜凛冽;夜晚,离宫沉浸在一片翠绿之中,漏壶声仿佛诉说着夜的漫长。“晓霜切”营造出清冷氛围,“夜漏长”则暗示宫中生活的闲适与寂静,从侧面烘托出皇家的威严与神秘。​“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写出宫殿玉阶寂静,朝政清平无事,碧绿的树木在寒冷中依然繁茂且更加芬芳。“玉阶寂历”凸显宫廷的宁静,“碧树萎蕤寒更芳”通过对树木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不畏严寒的生机,也暗示出开元盛世的繁荣稳定。​“三清小鸟传仙语,九华真人奉琼浆”:充满奇幻色彩。三清小鸟传递着仙人的话语,九华真人献上琼浆。这两句将神话元素融入诗中,进一步渲染出求仙问道的神秘氛围,体现出唐玄宗时期对道教仙境的向往与追求。​“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讲述在下元节天未亮时,依照常例登山朝拜玄元室。“下元昧爽”点明时间,“漏恒秩”强调遵循常规礼仪,展现出对道教仪式的重视,反映当时道教在皇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中日”:描绘出玄宗出行队伍的翠华旗渐渐隐没在半空中的云朵里,而丹阁在阳光照耀下如同海上日出般明亮。“翠华稍隐”写出队伍在山间行进的动态画面,“丹阁光明”则以壮丽的景象展现皇家建筑的辉煌,与前文的宏大场面相呼应。​“羽旗旄节憩瑶台,清丝妙管从空来”:描绘了羽旗旄节停歇在瑶台之上,美妙的音乐仿佛从空中传来。“羽旗旄节”突出皇家仪仗的华丽,“清丝妙管从空来”营造出一种如临仙境的听觉感受,使诗歌的浪漫氛围更加浓厚。​“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写百姓们都仰望天空,只见彩云飘动,白鹤徘徊。从侧面烘托出皇家出行的盛大场面,百姓的仰望体现出对皇家的尊崇,彩云白鹤则增添了祥瑞、神秘的氛围。​“凭高览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历史,感慨宇宙的变化,对大自然的浩瀚感到思绪悠长。这两句从描写皇家活动转向诗人自身的感慨,引发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秦川八水长缭绕,汉氏五陵空崔嵬”:描绘了秦川的八水环绕,以及汉代五陵高耸的景象。以眼前之景写历史遗迹,“长缭绕”“空崔嵬”营造出一种空旷、悠远的氛围,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为后文借古讽今做铺垫。​“乃言圣祖奉丹经,以年为日亿万龄”:再次提及圣祖信奉丹经,希望能长生不老,将一年当作一天,拥有亿万岁的寿命。这体现出当时统治者对长生的追求,也暗示了这种虚幻追求的不切实际。​“苍生咸寿阴阳泰,高谢前王出尘外”:表达了希望百姓都能长寿,阴阳调和,国家超越前代君王,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愿景,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昌盛、百姓安康的期盼。​“英豪共理天下晏,戎夷詟伏兵无战”:描述了希望英雄豪杰共同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边疆的少数民族畏惧臣服,不再有战争。展现出对和平繁荣社会的向往,也是对开元盛世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时丰赋敛未告劳,海阔珍奇亦来献”:写当时年景丰收,百姓虽有赋税但不觉得辛劳,四海之内的珍奇之物都来进贡。这两句从民生和外交等方面展现出开元盛世的繁荣富足,国家昌盛,万国来朝。​“干戈一起文武乖,欢娱已极人事变”:笔锋一转,指出安禄山叛乱后,文武秩序大乱,曾经的欢娱结束,人事发生巨大变故。“干戈一起”点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文武乖”“人事变”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秩序的崩塌,与前文的盛世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圣皇弓剑坠幽泉,古木苍山闭宫殿”:写唐玄宗离世,其陵墓幽闭,曾经繁华的宫殿被古木苍山环绕,显得荒芜冷落。“圣皇弓剑坠幽泉”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古木苍山闭宫殿”通过凄凉的景象,烘托出世事变迁、王朝衰落的沧桑感。​“缵承鸿业圣明君,威震六合驱妖氛”:指唐代宗继位后,威震四方,驱逐安史之乱的妖氛,恢复国家的稳定。“缵承鸿业”表明新皇继承大业,“威震六合驱妖氛”体现出唐代宗平乱的决心与功绩,给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太平游幸今可待,汤泉岚岭还氛氲”:以美好的愿景结尾,希望太平盛世再次来临,皇帝能够再次巡游,骊山的汤泉和岚岭依旧充满祥瑞之气。表达了对国家重新走向繁荣昌盛的期待,与前文的兴衰对比相呼应,使诗歌在情感上有一个完整的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洞《对棋》

下一篇:唐·徐凝《庐山独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