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你可曾见开元盛世时,圣主垂衣拱手治天下,
# 垂衣裳:衣裳下垂,谓端坐不动,无为而治。,至化:极美好的教化。,开元:唐玄宗的第二个年号(713-741)。
"厌坐明堂朝万方":厌倦了端坐明堂接见四方臣民。
# 万方:指万国,各地诸侯。,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所。
"访道灵山降圣祖":巡访骊山寻访圣祖,
# 圣祖:谓老子李耳。
"沐浴华池集百祥":沐浴华清池中汇聚百种祥瑞。
"千乘万骑被原野":千车万马铺满原野,
"云霞草木相辉光":云霞与草木交相辉映。
# 相:递修本《文苑英华》本作“生”。
"禁仗围山晓霜切":禁军持仗围守骊山,寒霜凛冽,
# 禁仗:皇帝仪仗。
"离宫积翠夜漏长":离宫中草木苍翠,长夜漫漫。
# 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玉阶寂历朝无事":玉阶冷清无政事可奏,
# 寂历:寂静。
"碧树萎蕤寒更芳":寒夜中碧树反而更显芬芳。
# 萎蕤:茂盛貌。
"三清小鸟传仙语":三清宫中小鸟似传仙音,
# 三清: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
"九华真人奉琼浆":九华山的真人献上琼浆玉液。
# 琼浆:玉浆,仙药。
"下元昧爽漏恒秩":下元节清晨按时刻启程,
# 恒秩:常祭。对山川依次进行祭祀称“秩”。,漏:《丛刊》本作“编”。漏:一作编。,昧爽:拂晓,黎明。,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日。
"登山朝礼玄元室":登山朝拜玄元皇帝的祭室。
# 玄元室:玄元皇帝庙,即老子祠宇。此指骊山华清宫朝元阁。
"翠华稍隐天半云":皇帝仪仗隐入半山云雾,
# 翠华:以翠鸟羽毛为饰的旗幡,代指皇帝车驾。
"丹阁光明海中日":丹阁在海上日光中闪耀。
"羽旗旄节憩瑶台":羽旗旄节停驻瑶台,
# 瑶台:玉台,传说中神仙所居。此为台阁美称。
"清丝妙管从空来":仙乐般的管弦声仿佛从空中传来。
"万井九衢皆仰望":百姓仰望帝王车驾,
"彩云白鹤方徘徊":彩云白鹤在宫苑徘徊。
"凭高览古嗟寰宇":登高怀古,感叹天地苍茫,
# 览古:《文苑英华》本作“一望”。
"造化茫茫思悠哉":思绪悠远。
"秦川八水长缭绕":秦川八水蜿蜒流淌,
"汉氏五陵空崔嵬":汉代五陵只剩荒芜山丘。
# 崔嵬:高大貌。
"乃言圣祖奉丹经":宣称奉行圣祖丹经,
# 丹经:记载方士炼丹术之类的书籍。,奉:《文苑英华》本作“授”。
"以年为日亿万龄":视年岁为日,祈求长生。
"苍生咸寿阴阳泰":百姓皆得长寿阴阳调和,
# 咸:原作“感”。
"高谢前王出尘外":自诩超越前代帝王超脱尘世。
"英豪共理天下晏":英雄共治天下太平,
"戎夷詟伏兵无战":外族畏惧臣服,兵戈止息。
# 詟伏:畏伏,因恐惧而不敢动弹。
"时丰赋敛未告劳":年丰时足赋税不重,
# 赋敛:《文苑英华》本作“薄赋”。
"海阔珍奇亦来献":四海珍宝纷纷进献。
"干戈一起文武乖":战乱骤起文武离心,
# 文武:指礼乐制度等。,干戈:代指战争,此指安史之乱。
"欢娱已极人事变":极乐之后人事剧变。
"圣皇弓剑坠幽泉":玄宗弓剑沉埋幽泉,
"古木苍山闭宫殿":古木苍山掩映废弃宫殿。
"缵承鸿业圣明君":继承大业威震天下,
# 缵承:继承。
"威震六合驱妖氛":驱散叛乱妖氛。
# 六合:天地四方。
"太平游幸今可待":太平日子出游骊山可期,
"汤泉岚岭还氛氲":温泉山岭雾气再起。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骊山行》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此诗以作者广德二年(764年)出任洛阳丞自京赴洛途经骊山的所见所感为题材。诗中通过对骊山的描绘,回顾了开元及天宝之初唐王朝的全盛景象,整首诗借景怀古,深刻抒发了作者对朝代兴衰的感慨,最后两句顺势以美好祝愿作结。
2. 分段赏析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两句开篇点题,描述开元时期的盛世景象。“垂衣裳”运用典故,形容天下大治,君王无为而治。“厌坐明堂朝万方”生动展现出唐玄宗对常规朝堂礼仪的厌倦,暗示其追求别样的活动,为后文叙述访道等事做铺垫。“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这两句承接上文,写唐玄宗前往灵山访道,传说中圣祖降临,在华池沐浴又似能聚集百祥。“降圣祖”带有神秘色彩,体现当时崇道氛围,为诗歌增添浪漫奇幻之感,暗示唐玄宗对求仙问道、获取祥瑞的热衷。“千乘万骑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描绘出唐玄宗出行时的宏大场面。众多车马遍布原野,气势恢宏,云霞与草木相互辉映,光彩夺目。“千乘万骑”极言随从之多,渲染出盛世时皇家出行的奢华与壮观,也侧面反映出当时国力强盛。“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刻画了骊山周边的场景。清晨,禁卫军的仪仗将骊山围住,寒霜凛冽;夜晚,离宫沉浸在一片翠绿之中,漏壶声仿佛诉说着夜的漫长。“晓霜切”营造出清冷氛围,“夜漏长”则暗示宫中生活的闲适与寂静,从侧面烘托出皇家的威严与神秘。“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写出宫殿玉阶寂静,朝政清平无事,碧绿的树木在寒冷中依然繁茂且更加芬芳。“玉阶寂历”凸显宫廷的宁静,“碧树萎蕤寒更芳”通过对树木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不畏严寒的生机,也暗示出开元盛世的繁荣稳定。“三清小鸟传仙语,九华真人奉琼浆”:充满奇幻色彩。三清小鸟传递着仙人的话语,九华真人献上琼浆。这两句将神话元素融入诗中,进一步渲染出求仙问道的神秘氛围,体现出唐玄宗时期对道教仙境的向往与追求。“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讲述在下元节天未亮时,依照常例登山朝拜玄元室。“下元昧爽”点明时间,“漏恒秩”强调遵循常规礼仪,展现出对道教仪式的重视,反映当时道教在皇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中日”:描绘出玄宗出行队伍的翠华旗渐渐隐没在半空中的云朵里,而丹阁在阳光照耀下如同海上日出般明亮。“翠华稍隐”写出队伍在山间行进的动态画面,“丹阁光明”则以壮丽的景象展现皇家建筑的辉煌,与前文的宏大场面相呼应。“羽旗旄节憩瑶台,清丝妙管从空来”:描绘了羽旗旄节停歇在瑶台之上,美妙的音乐仿佛从空中传来。“羽旗旄节”突出皇家仪仗的华丽,“清丝妙管从空来”营造出一种如临仙境的听觉感受,使诗歌的浪漫氛围更加浓厚。“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写百姓们都仰望天空,只见彩云飘动,白鹤徘徊。从侧面烘托出皇家出行的盛大场面,百姓的仰望体现出对皇家的尊崇,彩云白鹤则增添了祥瑞、神秘的氛围。“凭高览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历史,感慨宇宙的变化,对大自然的浩瀚感到思绪悠长。这两句从描写皇家活动转向诗人自身的感慨,引发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秦川八水长缭绕,汉氏五陵空崔嵬”:描绘了秦川的八水环绕,以及汉代五陵高耸的景象。以眼前之景写历史遗迹,“长缭绕”“空崔嵬”营造出一种空旷、悠远的氛围,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为后文借古讽今做铺垫。“乃言圣祖奉丹经,以年为日亿万龄”:再次提及圣祖信奉丹经,希望能长生不老,将一年当作一天,拥有亿万岁的寿命。这体现出当时统治者对长生的追求,也暗示了这种虚幻追求的不切实际。“苍生咸寿阴阳泰,高谢前王出尘外”:表达了希望百姓都能长寿,阴阳调和,国家超越前代君王,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愿景,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昌盛、百姓安康的期盼。“英豪共理天下晏,戎夷詟伏兵无战”:描述了希望英雄豪杰共同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边疆的少数民族畏惧臣服,不再有战争。展现出对和平繁荣社会的向往,也是对开元盛世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时丰赋敛未告劳,海阔珍奇亦来献”:写当时年景丰收,百姓虽有赋税但不觉得辛劳,四海之内的珍奇之物都来进贡。这两句从民生和外交等方面展现出开元盛世的繁荣富足,国家昌盛,万国来朝。“干戈一起文武乖,欢娱已极人事变”:笔锋一转,指出安禄山叛乱后,文武秩序大乱,曾经的欢娱结束,人事发生巨大变故。“干戈一起”点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文武乖”“人事变”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秩序的崩塌,与前文的盛世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圣皇弓剑坠幽泉,古木苍山闭宫殿”:写唐玄宗离世,其陵墓幽闭,曾经繁华的宫殿被古木苍山环绕,显得荒芜冷落。“圣皇弓剑坠幽泉”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古木苍山闭宫殿”通过凄凉的景象,烘托出世事变迁、王朝衰落的沧桑感。“缵承鸿业圣明君,威震六合驱妖氛”:指唐代宗继位后,威震四方,驱逐安史之乱的妖氛,恢复国家的稳定。“缵承鸿业”表明新皇继承大业,“威震六合驱妖氛”体现出唐代宗平乱的决心与功绩,给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太平游幸今可待,汤泉岚岭还氛氲”:以美好的愿景结尾,希望太平盛世再次来临,皇帝能够再次巡游,骊山的汤泉和岚岭依旧充满祥瑞之气。表达了对国家重新走向繁荣昌盛的期待,与前文的兴衰对比相呼应,使诗歌在情感上有一个完整的起伏。
上一篇:唐·李洞《对棋》
下一篇:唐·徐凝《庐山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