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xìn
gōng

朝代:唐作者:刘得仁浏览量:1
diàn
liáng
qiū
chū
cháng
xìn
hèn
dài
yuè
shēng
zhǐ
jiě
huán
yún
mǎn
shū
cóng
bēi
huà
shàn
qián
zuò
tīng
nán
gōng
liáng
fēng
yáo
cuì

译文

竹席透出初秋的凉意,长信宫中的怨恨该如何诉说。手指在月光下轻拂黛眉,解开发髻,发丝如云堆满梳子。自从那日团扇被弃置不用,多少次为新人取代而暗自哭泣。静坐聆听南宫传来的笙歌乐声,只有清风轻轻摇动翠绿的裙裾。

逐句剖析

"簟凉秋气初":竹席透出初秋的凉意,

# 气:一作夜。,凉:一作清。

"长信恨何如":长信宫中的怨恨该如何诉说。

"拂黛月生指":手指在月光下轻拂黛眉,

"解鬟云满梳":解开发髻,发丝如云堆满梳子。

# 解:一作理。

"一从悲画扇":自从那日团扇被弃置不用,

"几度泣前鱼":多少次为新人取代而暗自哭泣。

"坐听南宫乐":静坐聆听南宫传来的笙歌乐声,

"凉风摇翠裾":只有清风轻轻摇动翠绿的裙裾。

# 凉:一作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信宫》是唐代诗人刘得仁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秋日宫廷为背景,通过清冷的意象与典故的化用,勾勒出深宫女子孤寂哀怨的心境。首联以簟席生凉、秋意初临的触觉描写,暗喻人物内心的凄凉,直指“长信”(汉代班婕妤失宠后居长信宫的典故)所蕴含的失意之恨。颔联以细腻的动态刻画,展现女子晨起梳妆的慵懒情态,月影映指、云鬟散落的意象更添孤寂。颈联连用班婕妤“团扇见弃”与汉乐府“前鱼泣”的典故,强化红颜易老、恩宠无常的悲情。尾联以乐景反衬哀情,南宫笙歌与清风翠裾的悠然画面,暗含对宫廷冷暖的讽喻与身世飘零的感怀。此诗既折射出中晚唐宫廷女性的生存困境,也暗含士人阶层对功名沉浮的深刻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刘得仁(?~?),唐代诗人。名一作德仁。长庆中即以诗名,历文、武、宣三朝,兄弟皆居显位,独以苦心为诗,出入举场二十余年,终无所成。刘得仁与贾岛、顾非熊、丁居晦等交游酬唱,以诗显名。他擅长五言律诗,诗中多有对隐逸时所见景色的描写,寄托人生不得志的淡淡愁思。其诗风清奇僻苦,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赞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代表作品有《宣义池上》《泾川野居晚望》《宿僧院》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簟凉秋气初”​​此句以触觉切入,描绘秋日宫廷的清冷环境。“簟凉”既写竹席的物理凉意,亦暗喻人物内心的孤寂;“秋气初”点明时令,暗示时光流转与生命凋零的隐忧。诗人通过简洁的物象组合,为全诗奠定凄凉基调,与刘得仁诗中常见的“清苦穷愁”风格一脉相承。​​“长信恨何如”​​直抒胸臆,以“长信”典故点明女子身份与怨情。“恨何如”以反问语气强化情感的不可名状,既呼应历史人物的命运,又暗含诗人对自身科举蹭蹬的隐喻。此句将个体愁绪升华为历史时空中的永恒悲情。​​“拂黛月生指”​​动态刻画女子晨起梳妆的细节。“拂黛”与“月生指”以细腻笔触呈现月光与妆镜的辉映,看似闲笔,实则暗藏深意:月光如钩,黛色凝滞,暗示容颜易老;动作的机械重复,更显百无聊赖的宫怨心境。此句语言清丽,意象清冷,体现刘得仁五律“尚苦吟”的炼字功力。​​“解鬟云满梳”​​承接上句,进一步描写解开发髻的慵懒情态。“云满梳”以云喻发,既写女子发髻的丰盈,亦暗含“云鬓散”的零落感。梳妆动作的散漫与“云”的流动意象形成张力,暗示内心愁绪的难以梳理。此句化静为动,以物喻情,深得晚唐五律含蓄蕴藉之妙。​​“一从悲画扇”​​用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之典,点明失宠之痛。“悲画扇”三字浓缩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悲剧,既写班婕妤的命运,亦暗讽帝王恩宠的无常。此句以典故深化主题,体现刘得仁“多用故实”的创作特点。​​“几度泣前鱼”​​化用汉乐府《塘上行》“莫以妾心如妾心,妾心如鱼水”及“前鱼泣”典故,强化哀怨之情。“几度”暗示时间累积的痛苦,泪水与“前鱼”的意象叠加,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凸显宫女命运的循环悲剧。​​“坐听南宫乐”​​笔锋陡转,以听觉描写南宫的笙歌乐舞,与长信宫的冷寂形成强烈对比。“坐听”二字看似闲逸,实则暗含“隔墙有耳”的刺耳与无奈。此句运用反衬手法,将失宠者的孤独推向极致,语言冷静克制却情感汹涌。​​“清风摇翠裾”​​结句以景收束,清风拂动翠色宫裙的画面清冷幽寂。表面写景,实则暗喻:翠裾摇曳如愁心荡漾,清风无形却扰动心绪。末句以景语代情语,余韵悠长,与首句“簟凉秋气初”形成时空闭环,深化了全诗的哀婉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潘咸《舟行》

下一篇:唐·项斯《闻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