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竹行已远":穿过密密的竹林,步履渐行渐远,
# 密竹:《文苑英华》本作“密径”。
"子规啼更深":子规鸟的啼鸣在幽深处愈发清亮。
# 子规:即杜鹃。《禽经》:“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宇。”
"绿池芳草气":碧绿的池水浸润着芳草的清香,
"闲斋春树阴":僧斋闲静,掩映在春日的树荫里。
"晴蝶飘兰径":晴日下,蝴蝶轻盈掠过兰草小径,
# 晴蝶:《文苑英华》本作“暗丝”。
"游蜂绕花心":飞游的蜜蜂萦绕着绽放的花蕊。
"不遇君携手":若未与你携手同游,
"谁复此幽寻":还有谁会来探访此处的清幽。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分段赏析
“密竹行已远,子规啼更深。”此句以“密竹”与“子规”的意象开篇,勾勒出幽深静谧的竹林场景。“行已远”既点明诗人与卢陟同游的路径漫长,又暗含对自然探索的专注与沉浸;“子规啼”则深化了环境的孤寂感,以鸟鸣反衬空山,强化了暮春时节的氛围。“绿池芳草气,闲斋春树阴。”此联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写,展现僧斋的清雅环境。“绿池”与“芳草气”以色彩与气息传递自然生机,绿池的澄澈与芳草的清香交融,构成清新脱俗的意境;“闲斋”与“春树阴”则营造出避世禅意,树荫的遮蔽与斋室的闲适呼应,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处“闲”字尤为精妙,既指环境的静谧,亦暗含心境的淡泊,体现韦诗“清润”之风。“晴蝶飘兰径,游蜂绕花心。”此句以动态景物描绘春日生机。“晴蝶飘”与“游蜂绕”通过轻盈的动词“飘”“绕”,赋予画面灵动感:蝴蝶翩跹于兰径,蜜蜂流连于花丛,展现自然的鲜活趣味。兰径的幽香与花心的繁盛,既呼应前句的芳草气,又以细微处凸显寺院园林的精致布局。此联看似写景,实则暗含诗人对生命活力的赞叹,与后文“幽寻”之志形成对比。“不遇君携手,谁复此幽寻”末句直抒胸臆,点明诗旨。“不遇君携手”以假设语气表达遗憾,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谁复此幽寻”则通过反问,强化独游的孤寂与对共赏幽境之人的渴慕。全诗至此收束于“幽寻”二字,既呼应前文景致,又升华了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怀。
# 首二句情景至处,又要次第合。有一诗内次第,一句内次第。
宋刘辰翁《韦应物诗全集》
# 造句入自然之妙。
明袁宏道
上一篇:唐·李德裕《雪霁晨起》
下一篇:唐·吴融《送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