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吴融浏览量:1
shuǐ
sòng
shān
yíng
chūn
chuān
huà
wǎn
qíng
xīn
yún
yuǎn
fān
lái
zhòng
cháo
luò
hán
shā
niǎo
xià
pín
wèi
liǔ
jiān
xiè
yīng
huā
yǒu
qín
rén
yán
guāng
wàn
qīng
fēng
zài
gǎn
tíng
ráo
gèng
wèn
jīn

译文

江水送迎着我进入富春之地,傍晚雨过天晴,眼前一川的景色如画般清新。傍晚时分,云低天阔,渡口船帆缓缓而来,潮水退去,寒沙上鸟儿频频落下栖息。柳荫间未必没有谢灵运这样的雅士,花丛中或许也有像桃花源里的秦人。严子陵的高洁风范万古流传,我不敢停下船桨再去探寻他的踪迹。

逐句剖析

"水送山迎入富春":江水送迎着我进入富春之地,

# 富春:古县名,今浙江富阳县一带。浙江流经富春县境的一段叫富春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一川如画晚晴新":傍晚雨过天晴,眼前一川的景色如画般清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傍晚时分,云低天阔,渡口船帆缓缓而来,

"潮落寒沙鸟下频":潮水退去,寒沙上鸟儿频频落下栖息。

"未必柳间无谢客":柳荫间未必没有谢灵运这样的雅士,

# 谢客:指南朝宋人谢灵运,小字客儿,时人称之为“谢客”。

"也应花里有秦人":花丛中或许也有像桃花源里的秦人。

# 秦人:东晋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里避秦朝乱世的人。诗中指隐者。

"严光万古清风在":严子陵的高洁风范万古流传,

# 严光:汉朝时人。少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派人觅访征召,不应,更名换姓退隐耕于富春山。

"不敢停桡更问津":我不敢停下船桨再去探寻他的踪迹。

# 津:渡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富春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富春的山水景色,首联点明诗人进入富春之地,看到如画般的晚晴之景。颔联具体描写云低帆重、潮落鸟频的景象,展现出富春独特的自然风光。颈联由景及人,联想到柳间可能有谢灵运那样的雅士,花里或许有秦人隐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尾联则借严光的高尚风范,表达诗人对前贤的敬仰之情,不敢停船探寻,体现出一种敬畏之心。全诗写景生动,怀古情深,表达了诗人对富春山水的喜爱和对前贤的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富春江的秀丽风光与隐逸文化意象,营造出清幽高洁的意境。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流露诗人身陷仕途的怅惘与自省。

2. 分段赏析

首联“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以拟人化的笔触开篇,“水送山迎”将自然景物赋予温情,仿佛山水在主动迎接诗人进入富春,既点明行程的动态感,又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氛围。“一川如画”总括富春景色的瑰丽,“晚晴新”则交代时间(傍晚)与天气(雨后初晴),新鲜的暮色为画面染上明净的色调,奠定全诗清新华美的基调。此联以宏观视角勾勒富春的整体风貌,兼具动感与静美,展现诗人初入其境时的惊艳与愉悦。颔联“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近景。“云低远渡”写云层低垂,仿佛压在远渡的帆上,一个“重”字既表现云气的厚重,又暗含帆船在低云中缓缓移动的滞重感,赋予画面层次感;“潮落寒沙”点明潮水退去后的沙滩清冷寂寥,“鸟下频”则以鸟儿频繁起落的动态打破寂静,动静结合。此联通过“云—帆—潮—沙—鸟”的意象组合,勾勒出黄昏时分富春江上的光影变化与生命律动,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尽显自然之生机与苍茫。颈联“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转入用典抒情,“谢客”指谢灵运(字灵运,曾任客卿,故称),代指寄情山水的隐士;“秦人”化用《桃花源记》中避世的秦人,喻指超脱尘世的隐者。诗人以“未必”“也应”的推测语气,暗示富春山水间或许隐藏着如谢灵运般的风雅之士,或如桃花源般的避世之地。这既是对富春清幽环境的赞美,也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借典故拓展诗歌的历史纵深,使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互映照,赋予画面以文化内涵。尾联“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以东汉隐士严光(严子陵)的典故收束,“清风”既指自然之风,更象征严光不慕功名、归隐江湖的高洁品格,“万古”二字凸显其精神的永恒性。“不敢停桡”表面是说不敢停船打扰这方净土,实则表达诗人对严光的崇敬与自谦,暗含对自身入世处境的反思。“问津”化用《论语》中“长沮、桀溺耦而耕”的典故,原指询问渡口,此处双关“探寻功名”,与严光的“清风”形成对比,点明全诗主旨——在永恒的隐逸精神面前,尘世的纷扰显得微不足道,诗人以含蓄的笔触收束情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言景,五六怀人,至尾句乃归之严光,高矣。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入富春”上先写“水送山迎”、此非为连日纪程,正是衬出他“一川如画”,言前此水无此水,山无此山,况值晚晴,真为畅怀悦目也。三、四,承写“一川如画”,又用“云低”字再写晴,“潮落”字再写晓也。妙绝(首四句下)!此写富春人物,特伸仰止。看他向柳间、花里安个谢客、秦人,已是胜怀莫敌;却又用“未必无”、“也应有”字,别更推尊子陵,乃至不敢停桡问津。呜呼!其胸中岂以利禄为事者哉?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此咏古体也。其得手处妙用托。起劈空以山水托,中展笔以人托,至入正位,仍用宕开之笔,作意可想。

清杨逢春《唐诗绎》

# 上半首山中行景,三四有情致,三更佳,言帆为云压之意,其实无中生有。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其笔墨十分蕴藉,全在“未必无”、“也应有”六字,真是秀媚天成,着不得一些脂粉。清风万古,至于不敢问津,即其推屋子陵如此,先生殆有超然物外之思乎?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冯班:尾句有感托。纪昀:富春诗妇到子陵,尤是习径,无所谓高。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吴子华七律中,惟《富春》、《废宅》、《金桥感事》、《彭门用兵后经汴路》诸作雄杰,馀多失之浮滑。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倚醉》

下一篇:唐·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猜你喜欢